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2019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V,电阻R1=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中点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B . 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C . 当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有效阻值为40Ω D . 滑片滑动过程中,电路的总电阻在45Ω-70Ω之间变化
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跟撬棒垂直用力比竖直向下用力要省力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 力的大小 B . 力的方向 C . 力的作用点 D . 施力物体
 地壳中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O      B . Si     C . Al     D . Fe
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干燥氧气 C . 测定某溶液的pH D . 检查气密性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原因,克拉霉素(C38H69NO13)是一种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从而治疗由该菌引起的一系列胃病。请分析:
  1. (1) 克拉霉素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0.5g),0.5g克拉霉素中碳和氧的质量比为
  3. (3) 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是,折射角大小为,光是从(填“空气射入玻璃”或“玻璃射入空气”)。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比入射角增大的(填“多”或“少”)。此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便会没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片_x0020_13

在小鱼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属于(  )

A . 组织 B . 器官 C . 系统 D . 细胞内的液体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
  2. (2) 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 (3) 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如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 (1) B图中加水的仪器的名称是
  2. (2) B图中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3. (3) 上面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填序号)
  4. (4) 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因发现细胞自噬作用机制的科学家。“自噬”是指细胞活动产生大量的残渣(如蛋白质),致使细胞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为此细胞自身会将某结构内淤积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包裹并降解,从而恢复正常的细胞活动。若自噬过程受到影响,则会导致癌症或神经性疾病,了解自噬机制就意味着为治疗这些疾病开辟了新方向。
  1. (1) 若要观察细胞进行“自噬”过程,你认为应选择的观察工具是
  2. (2) 上述中的“某结构”是指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其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H2↑+Cl2↑.某研究性小组对制得的烧碱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1. (1)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碳酸钠.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氯化钠.猜想的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2. (2) 【实验探究】请帮甲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

    ①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②将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二

    ③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一的实验结论,也向烧碱样品的溶液中滴加了少量稀硝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3. (3)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发现乙同学所用试剂与甲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

    【交流与反思】丙同学提出:“在甲同学做的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

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有用电器和开关.关于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 . 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C . 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D . 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小明想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他将一个金属圆柱体标注成六等分并进行如图甲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浸入液体格数

未浸入

1

2

3

4

5

6

弹簧测力计读数/N

 

4.80

4.69

4.51

4.39

4.30

4.21

浮力大小F/N

0

0.11

0.20

 

0.41

0.50

0.59

图片_x0020_302

  1. (1) 当浸入液体格数为3时,金属圆柱体所受的浮力F浮= N
  2. (2) 小明假设金属圆柱体浸入1格所排开液体的体积为1 (不考虑具体大小和单位),则浸入2格所排开液体的体积为2,因此可以用浸入格数代替所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经过实验,绘制出浮力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用浸入格数代替)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是  
  3. (3) 小明对甲方案进行修改,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方案进行“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哪一变量相同?
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相同之处是(   )

A . 都能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B . 都能通过观察试管、玻璃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 . 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填装置序号).
  4. (4) 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填接口序号).
  5. (5) 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填接口序号)进入.
 通过下列实验,能过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如图:制取氧气并检验是否集满 B . 如图:验证CO2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C . 如图:检验醋酸是否具有酸性 D . 如图: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下列关于植物种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没有胚乳,整个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B .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胚的结构完全相同 C .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 D . 种子萌发后依靠细胞分裂发育成幼苗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 .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