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鲁迅曾说:“感谢……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里他要感谢(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 关天培  B . 林则徐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历史的选择。
  1. (1) 北魏孝文帝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将都城从平城到
  2. (2) 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公年上书”轰动全国,揭开了运动的序幕。
  3. (3)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现代中国人变传说为现实。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  )

A . “东方红1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六号”
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社会的倒退 C . 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D . 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延续……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对欧洲旧秩序产生强烈冲击 B .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 . 威胁欧洲大陆众多国家利益 D . 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 . 西班牙殖民者 B . 葡萄牙殖民者 C . 日本殖民者 D . 法国殖民者
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A . “光荣革命” B . 《独立宣言》 C . “三角贸易” D . 明治维新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睿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与会者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这表明(   )
A . 巴黎和会未从根本上解决列强间的矛盾 B . 巴黎和会旨在解决列强之间的根本矛盾 C . 巴黎和会召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未结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列强带来了丰厚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图

材料二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北师大教材七年级上 严复对废XX的评价

材料三1912年中国初中开设课程

修身

国文

外语

历史

数学

博物

理化

法制

经济

画图

乐歌

体操

手工

园艺

缝纫

1)材料一是哪所大学的旧址?什么时期创立的?与哪位皇帝有关?1912年该校改名为北京大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3)根据以上表格,对比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说说你的看法?(难度题,挑战一下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国别/项目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

2)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条约?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119世纪后半期,美国是如何“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

2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国际会议“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决定因素。

识图,回答问题

          

A 1950年四川贫农分到土地          B 农民报名入社      C 1980年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1)图A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依据当时的哪部法律文件?

2)图B中农民 “入社”的“社”是指什么?

3)图C中农民能够领到合同书是因为我国当时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

4)以上历史事件都共同涉及到我国的什么问题?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        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西亚地区的交往频繁,丝绸之路开通。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的加强管理的贸易机构叫市舶司。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        的著作《        》描述了元朝        首都)的繁荣景象,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

材料二  公元1500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20世纪50-70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

4)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共有1000万非洲奴隶被运送到西半球,其中17201820年占一半以上,死在海上的达9%16%1000万奴隶中,40万被运送到今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
                                       
——摘编自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史实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规定的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它是哪一次革命的重要成果?
材料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2020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
                                                    
——《求是》2020年第11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南族自治县建立所依据的政治制度。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有什么重要意义?

《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     )

A.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B.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C.抓紧农时进行耕作                                D.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程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小明在读到历史书籍中,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他想到的历史遗址是关于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