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高三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图谱

哲贵

一路沿瓯江而上。过了积谷山,就到了桃源。叔叔领着柯一璀爬山。山中多是乔木约两人高,有的成排列队,有的孤独站立。草木茂盛,将青石板路遮盖得若隐若现。山高,路远,缠绵又曲折。当柯一璀跟随叔叔站定后,回身一看,已在山腰,瓯江变成一条小水沟,流向看不见尽头的东边。东边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

这是柯一璀第二次来祭祖。上一次是十二年前,他刚刚考上博士,父亲难得地带他一起回来。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父亲在这里长跪不起,痛哭流涕,哭得比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还伤心。

叔叔对着墓圹拜了三拜,回过头来,看着柯一璀,严肃地说:“你也来拜一拜。”声音虽轻,口气却是不容置疑的。身为大学教授的柯一璀,内心并没有排斥这种仪式,他要拜的是先祖,要拜的是自己的过去甚至未来。多少年了 ,他一直对家族的过往充满好奇,这不仅因为他的专业——全城旅游规划,更缘于这是父亲生长的地方,也是他的“根”。但父亲却闭口不谈。今年开春,父亲去世,这些便成为一个谜,似乎更难解开了。

柯一璀双手合十,拜了三拜,身体有股热流突然涌上来。

叔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说的竞是他心心念念的柯家历史:一个叫金三清的人,他是清朝宫廷里御用的戏剧盔头制作工匠,手艺精湛绝伦。后来生病出了宫,一路南行,在信河街这里落了脚,租住柯家的房子。柯家大儿子柯辅良是个热心肠,见他独身一人又疾病缠身,便时常关照。后来两人义结金兰。全三清靠手艺维生,给庙里的菩萨和戏班制作盔头,忙不过来时,就请柯辅良帮忙。金三清是有心传他手艺,柯辅良也有心要学,两人都没讲破。八年后,金三清病重,临终前,他将一百四十八幅京剧盔头图谱和三百六十道制作工序图语交给盟弟柯辅良。后来,柯辅良以制作京剧盔头名满天下,他为了感恩盟兄,在每个京剧盔头内打上三个字:柯三清。“柯三清”于是成了柯家京剧盔头的招牌。柯辅良将两份图谱立为传家宝,定下家规:“柯三清”京剧盔头制作的手艺传大不传小,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叔叔的讲述停住了。四周寂静。叔叔眼睛直视他:“知道我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

柯一璀似乎知道,又不完全知道。叔叔接着说:“我要在列祖列宗面前,将两份图诺还给你。因为这两份图谱属于你父亲。”

叔叔将那个铁皮盒子递给柯一璀,眼神是毅然的,没有商量余地。柯一璀觉得他手里捧的不足铁皮盒子,也不是两份图谱,而是一份责任。问题在于,这是他无力承担的责任。他犹豫了一下,将铁皮盒子重新推回叔叔怀里。叔叔果断地将铁皮盒子推回来:“当年你父亲为了去参军,已经推卸了一次责任,你不能再推卸。”

一切谜团似乎都在叔叔这句话里得到了答案。柯一璀好像突然理解了父亲不常回信河街、不提家族的原因。同时,他也突然理解了叔叔逄酒必喝和逄喝必醉的原因。对于叔叔来讲,或许更愿意当一个游侠,行侠仗义,周游天下。可是,柯一璀也有一个大问题,他问叔叔:“你将这个铁皮盒子交给我,我怎么办?”

“怎么办是你的事。”叔叔脱口而出。停了一下,缓和了口气说,“你也可以来跟我学。”

这是柯一璀愿意的,但也是不现实的。他非常愿意了解并参与到京剧盔头制作中来,但他只能是一个参与者,甚至可以是当事者,绝不可能成为主事者。不是不愿意,是不能。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柯一璀突然惊觉,这个借口,可能也是父亲当年的借口。

柯一璀跟随叔叔下了山,回到祖屋,叔叔带他到五楼。这里陈列着叔叔亲手制作的一百四十八个京剧盔头。叔叔告诉他,柯一肖开价一千万,要将这批盔头买走,他不卖。柯一璀昨天刚见过这个堂弟,参观了他经营的柯氏文化公司和他自己筹建的京剧盔头博物馆。他是叔叔的儿子,在信河街长大的他和一直在北京生活的自己并没有太多交集,但是昨天,当堂弟兴奋地说起京剧盔头制作,说起这瑰宝属于柯家、属于社会、更属于未来的那一刻,柯一璀的内心是震撼的。

柯一璀在五楼整整待了一个下午,叔叔将每一个盔头的人物特点和构造原理讲解给柯一璀听。柯一璀一边录像一边作笔记。他知道,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下午六点,柯一璀离开祖屋,叔叔送他出门之前,对他讲:“这批盔头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你。”

柯一璀愣住了。

回到饭店,柯一璀退了房,叫了一辆去机场的出租车。当车开出半个钟头后,他突然问司机:“知道柯氏公司吗?”

司机说:“做京剧盔头的,很有名!”

柯一璀顿了顿,说:“掉头去那里。”

司机说:“你要买京剧盔头?”

柯一璀没有回答,他觉得身体里有股热流想喷涌而出。

(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大学教授柯一璀的视角讲述回乡经历,引出关于图谱的故事,通过其见闻和感受展现了几代人鲜活的形象。 B . 开篇对山景和江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静谧悠远、肃穆庄重的氛围,烘托了柯一璀的心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 . 叔叔脱口而出“怎么办是你的事”,透露出郁积多年的无奈和埋怨;转而“级和”则是因为他碍于情面,顾及叔侄关系。 D . 小说借叔叔的讲述和主人公的回忆,插叙有关家族、父亲和柯一肖的情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丰富了作品意蕴。
  2. (2) 小说中写父亲祭祖时痛哭和不愿提及家族的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3. (3) 关注社会,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是小说创作的传统之一”。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性叙事的一个基本品格是“不失诗人温柔敦厚之旨”。这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对历史人物要取一种“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的态度。这种“了解之同情”,既是对笔下历史人物境遇的感同身受 , 也是向受众传递美好的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白居易和洪昇在《长恨歌》与《长生殿》中,都分别对杨玉环的身世和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他们宁愿相信杨玉环不是死了,而是得到了救赎。【乙】这种温柔敦厚的诗性传说不仅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民众,甚至影响了邻国日本的许多民众,直至现在中日合作的电影《妖猫传》。依然传承着这个传说。

温柔敦厚另一条要旨是不贩恶。【丙】人性最大的恶之源,是情绪上的恶,从“我就是看那个人不顺眼,看不得那个人好”,到“我就要不择手段干掉他”。这样的人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确实都有,但这样的人格不值得写进诗性叙事的文艺作品之中。现在有些宫斗戏就在写这样不可理喻的“情绪恶人”,导致网友纷纷留言想把剧中人弄死,甚至有网友直接迁怒于演员。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感同身受 B . 寄予 C . 传承 D . 不可理喻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平主席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每个人都了不起”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 字。

He will come to understand your efforts sooner or later. It's just a matter of ________.

A . luck B . value C . time D . fact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喧闹着整个苍穹。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时而像诗人的孤吟一样低沉;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B .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C . 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 D . 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 (2) 比喻具有相似性,通感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他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鞯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

史①乃祝史之史,知其文而不知其文之实,《礼记·郊特牲》所谓“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

(《四书驳异》)

(注)①史:指宗庙中的祝史(古代掌理祝祷的官),以及负责掌管文书者,多有闻见。

  1. (1) 材料一中“文”的意思是,材料二中的字的意思也近于此。
  2. (2) 比较两则材料质文观的异同。
— I'm sorry, my mind _________. What _________ you _________?

— You are always absent- minded in class.

A . am wandering; do; say B . wandered; had; said C . wandered; did; say D . was wandering; did; say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提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安石议论高奇,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诰 , 纠察在京刑狱。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斫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上元夕,从驾乘马入宣德门,卫士呵止之,策其马。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马非其处,所应呵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内待,安石犹不平。七年春,天下久旱,帝忧形于色,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八年二月,复拜相。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哲宗立,加司空。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B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C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D . 明年春/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监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川,是王安石的故乡,故他又叫“王临川”,其著述称《临川文集》。 B . 秩,既可指官棒,也可指官阶,文中“秩满”是指官吏被授予最高官职。 C . 制诰,即诏令或诏救,是帝王发布的命令,其主管的官员称“知制诰”。 D . 哲宗,即宋哲宗,“哲宗”是其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庙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积极作为,造福一方百姓。在担任鄞县知县期间,他在修筑堤坝、疏浚陂塘之外,还把官仓的粮食借贷给百姓,并用收到的利息替百姓还债。 B . 王安石热心改革,立志矫世易俗。他对于变革充满激情,在上呈皇帝的万言书中,力主通过效法先王之政的精神来疗救财力不济、世风日下的顽疾。 C . 王安石借重望族,英才上达天听。在朝中并不知名的他,主动结交出身世家大族的韩绛、韩维等人,并通过韩维的称誉与举荐,最终引起皇帝关注。 D . 王安石恃宠而骄,违反宫禁律例。元宵节傍晚,跟随圣驾进入宜德门,因未循例下马而遭呵阻,他竟要求惩办执法卫士,执法卫士因而无辜受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②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减二等论。

C education refers to a period of education that is required of every person.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用“”两句十分具有画面感的细节描写,暗示了琵琶女的人生从欢乐到落魄。
  2. (2)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
  3. (3) 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两句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端拱初,拜右正言、判户部凭由司。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见,召对别殿 , 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选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淳化四年,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镶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其首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节选自《宋史·温仲舒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渝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B .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C .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D .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判,可以指对狱讼的审理和判决,又可以指以高官兼较低职位的官,在文中则指前者。 B . 别殿,正殿以外的殿堂。它不是宫殿里位置处于正中的主要殿宇。 C .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D . 登第,可指科举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第,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仲舒政绩显著,颇受皇帝信赖。他虽被罢免了开封府长官的职位,但并州沦陷后,皇上仍认为北门重镇非张齐贤、温仲舒不能镇抚。 B . 温仲舒治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他在秦州知州任上,采取措施限制当地各少数民族部落的活动范围,有利于百姓生活的安宁及国家利益。 C . 温仲舒进言推恩,得到皇帝采纳。他针对国家出现的农桑业废弛等问题,提出了推加恩泽抚慰百姓的建议,太宗赞许并采纳了该建议。 D . 温仲舒屡居要职,身后深享哀荣。他曾官拜礼部尚书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枢密副使等职,他儿子也因他被录用为官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

    ②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缺乏逻辑吗?

有人说中国文化缺乏逻辑,要有也就是先秦名家有一点。这就让人奇怪了,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逻辑怎么说话?中国人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说话的一套规则。汉语是语境逻辑,是在一定语境次序中决定这个词的词性和含义,而不是脱离了语境去抽象地分析某个词,也不是脱离了语境、形式化地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

如果认为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那么,就会觉得中国没有逻辑。可是,中国人几千年说话都是颠三倒四的吗?中国有中国自己的逻辑,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或者说,因为西方人没有认识到。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在中国文化里确实没有发展。但中国文化的实践性,不正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吗?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什么要用西方哲学的标准否定中国自己的哲学呢?

这就涉及思维方式的问题。举一个例子:《道德经》中的“道”,很多人在分析“道”到底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这已经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了,要去思索一个独立于万物之外的本原。如果我们不纠缠于某些具体的用语,从整体上来理解老子的意思,“道”在哪里?不是独立于万物之外有个“道”,“道”就在万物之中,离开了万物没有“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从“道”得到清的特性,地从“道”得到宁的特性,“道”在不同的事物上表现为不同的特性。老子最推崇水,“上善若水”,观水可以悟“道”。水是无形的,但又可以随物赋形。如果撇开这些而研究“道”是一个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就完全偏离了老子最核心的思想。

再如,有一段时期,人们常纠结于心与物哪个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这其实就是西方思维方式,先认为二者是分离的,再去追求统一的本原。中国哲学重点探讨的不是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而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心与物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的问题。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过去我们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以为他的意思是心产生了物,其实并非如此。《传习录》记载,有一次,王阳明在外游玩,朋友指着一棵开花的树问,它在心内还是心外,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里的“寂”是指不彰显,但花是存在的。不是说心产生了花,而是说心赋予了花以价值,心与花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关系。儒家讲天人感应,佛家讲心缘境由,境由心显,都是要揭示心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近代以来,由于实证科学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于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正因为有类型上的差异,文化的互补才有可能。我们当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但前提是要有文化主体性。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哲学自身的特性,结果往往是在解构中国文化。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要量体裁衣。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去掉有色眼镜,才能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现中国文化对解决当前人生、社会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更好地选择性吸收西方哲学的精华。

(摘编自楼宇烈《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借由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需要符合逻辑。 B . 中国文化以实践性为主,并没有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上面。 C . 西方思维方式是先分离后统一的,而中国哲学重点寻求的则是先统一后对立。 D . 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是为了实现文化互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发读者关注,并以回答反驳了中国文化缺乏逻辑的观点。 B . 文章援引《道德经》中解读“道”的例子,意在论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C . 文章对比分析老子和王阳明的主张,强调不能以西方哲学标准否定中国哲学。 D . 文章指出中国文化特点,然后分析中西思维差异,最后介绍方法,思路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语需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词性和含义,脱离语境分析某个词或进行形式化的分析,都不符合汉语的逻辑。 B . 如果我们不纠缠于具体词句,从整体上理解老子的思想,就能明白“道”并非存在于万物之外,而是万物共同的特性。 C . 僧人面对风吹幡动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符合西方思维方式的判断。 D .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是削足适履,而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做到量体裁衣。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2013 Spring Festival Party?

—Well, great! But I don't think much of ________ held  last  year.

A . the  one B . it C . one D . which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荀子《劝学》中强调积累和坚持,有“不积跬步,”“,朽木不折”的名句。
  2. (2) “2020感动中国”的叶嘉莹先生虽然已经90多岁的高龄,却情牵华夏,传扬文脉,诲人不倦。现在的我们,“”(《沁园春・长沙》),更应奋发努力,传承民族文化,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3. (3) 清代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明代王叔远所刻“大苏泛赤壁”核舟,舟舱小窗两旁刻有文字,右刻《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前赤壁赋》“”,联语不工,却极为切题。
  4. (4) 在去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我军官兵面对来犯之敌,毫不畏惧,奋勇反抗,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可以用《国殇》中的“”赞颂他们坚强勇武的精神。
新冠疫情在年前反复暴发,让今年春节防疫变得更加关键,春节也因此更加特殊。大量在外务工者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取消了春运回家计划。请你为这些就地过年的“打工人”写一副对联,慰问他们。对联不少于14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工经历

王小波

在美留学时,我打过各种零工。其中有一回,我和上海来的老曹去给一家中国餐馆装修房子。这家餐馆的老板是个上海人,尖嘴猴腮,吝啬得不得了;给人家当了半辈子的大厨,攒了点钱,自己要开店,又有点烧得慌——这副嘴脸实在是难看,用老曹的话来说,是一副赤佬像。上工第一天,他就对我们说:我请你们俩,就是要省钱,否则不如请老美。这工程要按我的意思来干。要用什么工具、材料,向我提出来,我去买。别想揩我的油……

以前,我知道美国的科技发达、商业也发达,但我还不知道,美国还是各种手艺人的国家。我们打工的那条街上就有一大窝,什么电工、管子工、木工等等,还有包揽装修工程的小包工头儿;一听见我们开了工,就都跑来看。先看我们抡大锤、打钎子,面露微笑,然后就跑到后面去找老板,说:你请的这两个宝贝要是在本世纪内能把这餐馆装修完,我输你一百块钱。我脸上着实挂不住,真想扔了钎子不干。但老曹从牙缝里啐口吐沫说:不理他!这个世纪干不完,还有下个世纪,反正赤佬要给我们工钱!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是不懂怎么装修房子就去揽这个活,那是我们的错。我虽是不懂,但有一把力气,干个小工还是够格的。人家老曹原是沪东船厂的,是从铜作工提拔起来的工程师,专门装修船舱的,装修个餐馆还不知道怎么干吗!他总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买工具、租工具,但那赤佬老板总说,别想揩油。与其被人疑为贪小便宜,还不如闷头干活,赚点工钱算了。

等把地面打掉以后,我们在这条街上赢得了一定程度的尊敬。顺便说一句,打下来的水泥块是我一块块抱出去,扔到垃圾箱里,老板连个手推车都舍不得租。他觉得已经出了人工钱,再租工具就是吃了亏。那些美国的工匠路过时,总来聊聊天,对我们的苦干精神深表钦佩。但是他们说,活可不是你们俩这种干法。说实在的,他们都想揽这个装修工程,只是价钱谈不拢。下一步是把旧有的隔断墙拆了。我觉得这很简单,挥起大锤就砸——才砸了一下,就被老板喝止。他说这会把墙里的木料砸坏。隔断墙里能有什么木料,不过是些零零碎碎的破烂木头。但老板说,要用它来造地板。于是,我们就一根根把这些烂木头上的钉子起出来。美国人见了问我们在干什么,我如实一说,对方捂住肚子往地下一蹲,笑得就地打起滚来。这回连老曹脸上都挂不住了,直怪我太多嘴。

起完了钉子,又买了几块新木料,老板要试试我们的木匠手艺,让我们先造个门。老曹就用锯子下起料来;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锯子不像那么回事儿,锯起木头来直拐弯儿。它和我以前见过的锯子怎么就那么不一样呢。正在干活,来了一个美国木匠。他笑着问我们原来是干啥的。我出国前是个大学教师,但这不能说,不能丢学校的脸。老曹的来路更不能说,说了是给沪东船厂丢脸。我说:我们是艺术家。这话不全是扯谎。我出国前就发表过小说,至于老曹,颇擅丹青,作品还参加过上海工人画展……那老美说:我早就知道你们是艺术家!我暗自得意:我们身上的艺术气质是如此浓郁,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谁知他又补充了一句,工人没有像你们这么干活的!等这老美一走,老曹就扔下了锯子,破口大骂起来。原来这锯子的正确用途,是在花园里锯锯树杈。

我们给赤佬老板干了一个多月,也赚了他几百块钱的工钱,那个餐馆还是不像餐馆,也不像是冷库,而是像个破烂摊。转眼间夏去秋来,我们也该回去上学了。那老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天天催我们加班。催也没有用,手里拿着手锤铁棍,拼了命也是干不出活来的。那条街上的美国工匠也嗅出味来了,全聚在我们门前,一面看我们俩出洋相,一面等赤佬老板把工程交给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连老曹也绷不住,终于和我一起辞活不干了。于是,这工程就像熟透的桃子一样,掉进了美国师傅的怀里。本来,辞了活以后就该走掉。但老曹还要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干活的。他说,这个工程干得窝囊,但不是他的过错,全怪那赤佬满肚子馊主意。要是由着他的意思来干,就能让洋鬼子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干活的。

美国包工头接下了这个工程,马上把它分了出去,分给电工、木工、管子工,今天上午是你的,下午是他的,后天是我的,等等。几个电话打出去,就有人来送工具,满满当当一卡车。这些工具不要说我,连老曹都没见过。除了电锯电刨,居然还有用电瓶的铲车,可以在室内开动,三下五除二,就把我们留下的破烂从室内推了出去。电工上了电动升降台,在天花板上下电线,底下木工就在装配地板,手法纯熟之极。虽然是用现成的构件,也得承认人家干活真是太快了。装好以后电刨子一跑,贼亮;干完了马上走人,运走机械,新的工人和机械马上开进来。转眼之间,饭馆就有个样儿了。我和老曹看了一会儿,就灰溜溜地走开了。这是因为我们都当过工人,知道怎么工作才有尊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简洁,直笔入题,介绍了在美留学时,我打过各种零工,进而引出我和老曹去给中国餐馆装修房子的经历。 B . 文章中“等把地面打掉以后,我们在这条街上赢得了一定程度的尊敬”一句,表明美国工匠对我们的做法和苦干精神表示钦佩。 C . 文章介绍了小包工头要和老板打赌,表现了小包工头儿对我们的嘲笑,使内容丰富有趣,暗示我们工作的结果不佳。 D . 文章介绍了老曹的工作经历,分析我和老曹在装修方面的能力,意在表明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工作不顺利的原因不在我们。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国人知道我们从木头里起钉子时,捂住肚子往地下一蹲,笑得就地打起滚来,这一侧面描写突出了餐厅老板的吝啬,也突出了我们工作方式的落后。 B . 文章比喻精彩,将我们没干完的工程比作熟透的桃子,掉进了美国师傅的怀里,形象地表现美国师傅自然而然得到这个工程的情景。 C . 作者用轻快、明丽的语言介绍了美国工程队的施工过程,这种语言特点与频繁使用短句是分不开的。 D . 文章通过对比,展现我们和美国工人在工作方式和效率上的差别,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凸显美国人的精干。卒章显志,发人深省。
  3. (3) 结尾说“这是因为我们都当过工人,知道怎么工作才有尊严”,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4. (4) 开头描写了老板的外貌,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櫆

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搢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暮,始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为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 , 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邪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 , 而余为序之如此。

[注] ①博士:学官名,掌经学传授之职。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怠慢 B . 歙尤多英贤,行谊  敦:厚道,诚恳 C . 易田信余  固:坚决,执意 D . 其板刻之  属:同“嘱”,叮嘱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退强学    顺风 B . 注念生人欣戚   不知东方既白 C . 夫造物之人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 . 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    激于义而死者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不认同世人所谓的投机取巧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 . 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作者平生之一大乐事。 C . 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的境遇。 D . 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欢 聚 未 几 离 散 随 之 余 于 此 其  犹能 独 乐 焉 否  邪 夫 以 生平 未 尝有 乐 之 人 徒  以 与 诸 君 子 游 处 而 乐 今 复 以 聚 之 不 常 而 不 乐 生 焉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搢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

    ②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

The bank is reported in the local newspaper _______ in broad daylight yesterday .

A . being robbed B . having been robbed C . to have been robbed D . to have robbed
______, the concert began.

A . The listeners having taken their seats    B . Having taken their seats C . Having taken their places    D . Taking their seats
This is a modern, bright and well hospital, and its is of the first level. (eq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