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
话题一 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4分)
话题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
法国 |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2)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和1875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4分)
话题三 德意志政治民主化的认识比较
材料四: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到21世纪初还未实现。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三年一次,1888年以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3)阅读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四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评价,选择你所赞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①中国: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雅典:贵族操纵国家权力。(4分)②西汉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雅典形成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政治。(4分)
(2)①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2分)法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2分)②《权利法案》强调“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2分)《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丰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类型。(2分)
(3)观点一: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限。(3分)
论证: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德国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③议会作用很小,只是装点“门面”,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6分)
观点二: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3分)
论证:①普选产生的国会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②反对党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能起一定牵制作用。③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较高。④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等自由。(6分)
①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
②海峡两岸“三通”限制逐渐放松
③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的高潮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8.如图《读书》杂志创刊号,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
①向黎派驻维和部队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括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定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