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22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联考(一)试卷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22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联考(一)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3-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 描绘的这幅( )的早春雪景图,传达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盼雪喜雪的悠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自有《诗经》开始,冰雪就成了中国人表达自己心灵情感的媒介。雪似人生,雪花的轻灵飘逸,消触诗人的闲适意趣。陆游“欲极图书乐,少须冰雪天”(《堂东小室深丈亵半之戏作》)、白居易“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晩起》),雪中读书品茗,( );而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抒写人生( )。

(选自《一阕冰雪诗 千秋家国心》,有删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清新隽永    情愫       旷达洒脱       从容淡定 B . 清爽秀美    情感       旷达洒脱       从容淡定 C . 清新隽永    情愫       从容淡定       旷达洒脱 D . 清爽秀美    情感       从容淡定       旷达洒脱
  2.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B . 冰雪不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而是寒冷的代名词,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C . 冰雪不但是寒冷的代名词,而且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D . 冰雪不但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而且是寒冷的代名词,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3. (3) 对选文中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被苏轼称赞“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B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照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氓》属于“雅”的一部分。 C .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D .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忆江南》《卖炭翁》等。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网络社交平台实行匿名化(化名)表达,这就像人戴了面具,不再有现实空间的群体压力,更容易进行激进性、攻击性表达。一些网民为了博取眼球,大量用侮辱性语言,甚至动不动就上升到民族、国家高度。对网暴言论需要综合治理,但这些年来各种对策收效有限,主要原因是强制力不够。随着互联网监管进入深水区,加强立法,用刚性手段促进网洛空间的规范治理是必要的。

第一,在价值取向上,未来立法应当确立“网络言论有边界”的理念。言论自由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原则,但权利的行使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言论自由不允许挑战国家的基本价值观。

第二,在治理模式上,未来立法应当确立“治理权下沉”的思路,由平台承担主要治理责任。未来应建立“平台管用户,政府管平台”的双层监管模式。

第三,在责任导向上,未来立法应当强化对网络言论者的溯源治理。网暴言论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为零。必须强化对网暴言论的责任追究制度,少数情节严重的,应当按照侮辱、诽谤罪处理。

网暴现象的背后,正是旧制度与新问题的冲突。治理网暴言论,我们需要从网络空间的仇恨、极端、暴力等言论日益加剧的大视野出发,及时出台立法强化各方责任。只有法律加持,才能建立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井然有序的网络空间秩序,才能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

(摘录高艳东《用法律手段遏制网暴言论》)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暴力”呈现出新特征。首先在行动上,由此前发表主观评价时变为违法的“人肉”搜索,其次,网络暴力与各种所谓“文化”结合。例如“饭圈文化”,表现为不问是非曲直、不顾法律道德,立场先行“带节奏”。第三,持续性和覆盖面愈演愈烈。“例如此次刘学州事件,就是由一二家媒体点燃后跨平台‘引爆'”。

在这种情况下,夹杂着网络暴力的社会热点事件在其形成与发酵重,其传播节点从网民变成了媒体、UGC(用户生产热熔,例如自媒体)等。“尤其是一些博主不顾真相,通过造谣等激发网友同理心、调动网友情绪。就如食腐肉的秃鹰一般,每天盘旋找寻血腥味一拥而上。”不明真相的网友则陷入了“乌合之众”的集体无意识。

(光明网2022-01-27)

材料三

近期,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性案例,女子取快递被造谣自诉转公诉案位列其中。这起案件中,被害人因被诽谤、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遭遇“社会性死亡”,曾一度引发公众热议。检察机关为什么要将刑事自诉转为公诉?

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网络诽谤传播广、危害大、影响恶劣,被害人面临举证难、维权难,通过自诉很难实现权利救济,更无法通过自诉有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公益诉讼就是保护公共利益,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公益诉讼法定版图一直在积极、稳定拓展。公益诉讼剑指网络安全,就是要向社会释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信号。”

(取材于中新社对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的专访)

材料四

网络暴力现象原因调查(摘自网络)

 

  1. (1) 下列情况不符合材料一所说的刚性手段规范治理网络空间的做法的一项是(    )
    A . 北京冬奥会赛事期间,互联网上一些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观赛氛围,多家平台重拳出击,封禁了一批极端账号,严厉打击了网络暴力、网络造谣等行为。 B .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件自诉转公诉,最终法院分别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C . 刘学州自杀事件发生后,其中关联到的校园欺凌、网络暴力、儿童拐卖等情节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刘艳呼吁加强困境儿童的保护工作。 D . 2018年德国出台了《网络执行法》,要求社交网络平台履行严格的治理义务,为敦促其履行治理义务,对违法的平台最高可处5000万欧元的罚金。
  2. (2) 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互联网监管进入深水区,我国应及时出台相关的网络社交法,防止网络空间成为不法言论的大染缸。 B . 用刚性手段促进网络空间的规范治理,就要在责任导向上,建立双层监管模式,让平台承担主要治理责任。 C . “网络暴力”呈现出新特征,其一是与各种所谓“文化”结合,例如“饭圈文化”,不问是非曲直、不顾法律道德,立场先行“带节奏” D . 公益诉讼剑指网络安全,向社会释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信号,是公益诉讼与时俱进,不断扩大覆盖面的一个缩影。
  3. (3) 根据材料,下列对网络暴力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都合理的一项是(    )

    ①网络社交平台实行匿名化(化名)表达       ②一些网民为了得到别人关注

    ③言论自由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原则    ④持续性和覆盖而愈演愈烈

    ⑤一些网民道德规范缺失    ⑥从众心理

    A . ①③⑥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⑤⑥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邛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毎进见难问,应声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扬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关羽所困。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候。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明帝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 , 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十九》,有删节)

曹植以盖代之才,它人犹爱之,况于父乎。使其少加智巧,夺摘犹反手尔。植素无此念,深自敛退,虽丁仪等坐诛,辞不连植。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文中子曰:至哉思王,以天下让。真论也。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有删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善属文 属:连缀 B . 公车令坐死 坐:因……判罪 C . 足以自通后叶    叶:世、代 D . 真笃论也    笃:厚正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太祖甚异 胡为乎遑遑欲何 B . 应声对    缦立远视,望幸焉 C . 曹仁关羽所围 天下笑者,何也 D . 太后故 久之,能足音辨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黄初之也/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B . 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C . 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D . 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4. (4) 下列句子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原因的一组是(    )

    ①植援笔立成,可观    ②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③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④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⑤性简易,不治威仪    ⑥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⑤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 . 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C . 失势之后的曹植虽内心充满怨愤,但还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多次请求明帝会见,希望受重用,但终未如愿,只得郁郁寡欢,英年早亡。 D . 两则选文都推崇曹植的才华,但《三国志》认为他不能克制礼让,而刘克庄则认为他恰恰是退让才得以明哲保身。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②植素无此念,深自敛退,虽丁仪等坐诛,辞不连植。

  7. (7) 请结合文章材料,用自己的话分析曹植为什么最终没登上太子之位。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七月十五夜暑甚,着月达晓

[清]黄遵宪

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破碎山河犹照影,广寒宫阙定谁家?

光残银烛谈偷药,热逼金瓯看剖瓜。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注释】①此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一年慈禧太后先是利用义和团,随即大肆镇压,以讨好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趁机实现瓜分中国的梦想。②金瓯:金瓯指金制的小盆。比喻疆土的完整、国家的巩固。③“黄花”暗用北齐后主修皇后之典。《隋书•五行志》:“武平末,童谣曰:“‘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时穆后母子淫僻,干预朝政,时人患之。穆后小字黄花,寻逢齐亡,'欲落'之应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七月十五看月到天明,既有“夜暑甚”的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 B . “太白”即金星,“北斗”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这一句呼应了标题。 C . “破碎”句意谓现在月中还剩有一些破碎山河的影子。“广寒宫阙”指月宫,神话传说为嫦娥所居。 D . “偷药”是指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的神话传说。“剖瓜”是说一家人围坐,边赏月,边分瓜食的团圆美满的场景。
  2. (2) “空庭树静悄无鸦,太白光芒北斗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合抱之木,。(《老子四章》)
  2. (2) 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3. (3)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4. (4) 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5. (5) 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的快意。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跑警报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零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对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

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新校舍北边围墙上有一个后门,出了门,过铁道(这条铁道不知起讫地点,从来也没见有火车通过),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来得及。——所以雷先生才会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只有预行警报,联大师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课的。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的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

预行警报大极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入云南省境了,但是进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来。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空袭警报到紧急警报之间,有时要间隔很长时间,所以到了这里的人都不忙下沟——沟里没有太阳,而且过早地像云冈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无聊,大都先在沟上看书、闲聊、打桥牌。很多人听到紧急警报还不动,因为紧急警报后日本飞机也不定准来,常常是折飞到别处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

跑警报,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丟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文语言华丽又尽显幽默,随着情感的大起大落,呈现作者的思考,歌颂了“不在乎”的民族的精神。 B . 作者安排“不在乎”的精神为暗线,串联起不同人“跑警报”的细节,写“跑警报”笔笔有用意,言“不在乎”处处有照应,达到了“形散神聚”的完美境界。 C . 作者将“跑”警报之“跑”与“躲”“逃”进行比较,得出“跑”字更丰富生动、更从容有风度的结论。 D . “要一直等到看见飞机的影子了,这才一骨碌站起来,下沟,进洞。”这一处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联大学生跑警报的经验丰富。 E . 倒数第二段写了日军空袭的伤亡情况,有点突兀,前文几乎全是趣事,到这里笔锋一转补写伤亡显得不和谐。
  2. (2) 文章开头段写一位历史系教授上课情况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文本,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4. (4) 西南联大学生跑警报有哪些特点?请分类概括并结合文本分析。
  5. (5) “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再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7. 语言表达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春雷响,万物长。”时至惊蛰,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昆虫开始了生命的律动。在现代气象学的解释里,,逐渐増强的暖湿空气与冷空气激烈对峙,强烈的对流形成积雨云,所以此时多雷雨。其实,,汉代孝景帝名启,为避讳其名改为“惊蛰”,一个“惊”字改出了春雷惊醒万物的意蕴。

苏醒的不只是蛰虫,。农谚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春耕:锄头落地,翻出蠢蠢欲动的小虫,农家一年的希望就此破土而出。

8. 语言表达
培文中学开展《红楼梦》课本剧表演活动,要送选演员,如果你去参加面试,你想选择下面哪个情节进行表演?请进行概括介绍,陈述你的表演细节设计及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宝黛初会    宝玉摔玉    宝钗扑蝶    睛雯撕扇    熙凤弄权铁槛寺    湘云醉卧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4日22时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孩子,登上了梦想的舞台,用希腊语唱响了奥林匹克会歌,感动了无数人。这群孩子最大的11周岁,最小的5周岁,太行深山里的孩子走上了世界舞台,质朴的歌声从北京飞向了全球。

有人看了他们的表演之后评论:比梦想更珍贵的,是让梦想发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