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构成 知识点题库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保持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汞原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某金属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第四层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则该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若该原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该金属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老年人体内缺少该金属元素则可能发生

(3)将一定质量的Al加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但金属铝却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飞机外壳用的主要材料是硬铝,硬铝属于 填序号.

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②合金;       ③复合材料.

(4)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而老式硫酸厂污染环境十分严重,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其废液中的硫酸会造成水体污染,我们可用烧碱溶液处理硫酸厂的尾气,烧碱与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我们常用消石灰中和硫酸厂废液中的硫酸,请说出处理硫酸厂废液中的硫酸为什么用消石灰而不用烧碱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1) 感冒冲剂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2. (2) 请在图1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 (3) 某液体的沸腾图象如图2所示,该液体的质量为0.2kg,前4min吸收的热量是6.72×104J,则此液体的沸点为 ,比热容为 .

 2014年2月14日(农历元月十五元宵节),黔东南州台江县来自各个乡镇的20多支舞龙队伍,用舞龙嘘花的火与激情来庆祝元宵,全国各地的游客也都慕名前来观光.元宵节吸引众人眼球的就是龙嘘花大赛(如图所示),舞龙的人们大部分光着身子,步履轻快,条条蛟龙在火海中任意遨游,场面颇为壮观,被称为是“勇敢者的游戏”.附近的居民和观众很快就闻到了火药味,这是 现象,火药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制作冻豆腐时,豆腐中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内能,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冻豆腐孔多,容易被压缩,据此(能/不能)说明物体分子间存在空隙.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0℃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 对水加热,水分子才会作无规则运动 C . 水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D . 一杯水静止不动时,杯内水分子静止不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 . 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 . 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 . 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西湖龙井”为古代的贡茶之一,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中的香气分子扩散的结果 B . 泡茶时,部分茶叶沉下去——是由于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主要是由于吹出的气带走了大量的热 D .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选填“水”或“酒精”),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B . 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C . 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 . 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在冷、热水中各滴一滴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B . 将塑料细丝一端握紧,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张开,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 将磁体靠近通电的灯泡,灯丝抖动,说明磁产生了电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微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 . 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微粒 D . 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远处闻到花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就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 . 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 .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 B .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倒立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 .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 .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温度降低,汽油的体积减小

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 个水分子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A . A B . B C . C D . D
北京时间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2 时 21 分,浙江宁波海曙区发生 2.3 级地震,震

源深度为 3 公里。

  1. (1) 地震发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_____
    A .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 不同分子体积不同 C . 分子不断运动 D . 分子间有空隙
  2. (2) 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①乘电梯快速下楼②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③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④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⑤被埋压在废墟下, 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下图表示的创新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B .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 . 探究石蜡中含碳、氢、氧元素 D .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甲图能探究温度高低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 乙图实验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丙图实验可以探究分子的运动 D . 丁图是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10千米。

  1. (1) 地展发生后,搜救过程中,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角度分析,幸存者的某些物质能扩散到搜救犬附近是因为
  2. (2) 如图为地球表面部分板块示意图,据图分析,四川(标★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其位于
  3. (3) 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 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分子的四大特性: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