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蜡烛从距凸透镜外的A点出发,沿主光轴经B、C到达D点,当它移动到B 点时,所成的像正好与烛焰等大,已知AB=BC=CD=10厘米,蜡烛经过C点时烛焰成 像,到达D点时烛焰成 像.

张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 (2) 将凸透镜固定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位置不动,张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1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将点燃的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他通过凸透镜看到烛焰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 (3) 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A.完整的像      B.一半的像      C.无法成像.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 正立、缩小的实像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3cm B .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 . 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 .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cm.

                                

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
A . 一定是实像 B . 一定是虚像 C . 一定是放大的像 D . 一定是缩小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如图,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 (1) 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       .

    A . f>40cm B . 20cm<f<40cm C . 13cm<f<20cm D . 6.5cm<f<13cm
  2. (2) 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3. (3)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小)些.

  4. (4) 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找到虚像的,常采用作为平面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可以通过的步骤来找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最小极亮的一点(如图)。然后开始在光具座上做实验:

  1. (1) 该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是cm。(不用估读)
  2. (2) 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先将蜡烛、和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这是为了让像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夹。
  3. (3) 如果光屏上的像要变小,要把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
  4. (4) 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前的点(选填“A”、“B”、“C”或“D”),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现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0厘米及5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选择其中一个放在光具座的B刻度线对应处,如图所示。将蜡烛放于A刻度线对应处,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看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的是透镜。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如果凸透镜的位置移过厘米刻度线,则在光屏上找不到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1. (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 (3) 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光屏应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 .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 .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 .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图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2. (2) 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cm。
  3. (3) 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做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3. (3) 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4. (4)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填“上”“下”“左”“右”)。
在利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1. (1) 实验前,小明先想办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装置如图甲,此时光屏上获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光屏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在光屏上恰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3. (3) 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动,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 (4) 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图丙中的四个字母,适合做LED光源的是(选填“BELH”中的部分字母)字母。
  5. (5) 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近视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蜡烛。
探究光的成像规律

  1. (1) 探究平面镜成像:首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②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③将蜡烛远离平面镜,发现它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如图乙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②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它的成像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把蜡烛逐渐移近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选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③图丙中,若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是在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放一片(选填“老花镜”或“近视镜”)镜片。

  3. (3) 如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原因是屏幕对光发生了

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光学实验小组的同学。
  1. (1)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先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 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垂直于镜面;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线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另一方向射出。测量并记录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改变入射角的度数,多次测量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光在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选填“减小误差”或“探究普遍规律”);
  2. (2) 如图乙所示,把纸板 沿 向后折,我们在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 (3) 接下来同学们又一起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方向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 (4) 如图丙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有蜡烛清晰的像。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如图丁所示。则应向移动光屏,光屏上才能重新得到蜡烛清晰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用来矫正(选填“近视”或“远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完整的像。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抽水时,水透的焦距将变大。

        

  1.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 (3) 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最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眼镜(选填“近视”成“远视”)。
  4. (4) 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的照片,图2是将图甲中的水透镜紧贴在照片,然后逐渐远离照片,透过透镜所能看照片的像,则在远离的过程中看到的顺序是____。

        

    A . ②③④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①②③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 (1) 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2. (2) 此透镜的焦距为
  3. (3) 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