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纯净的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混合气体 C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为了探究蜡烛燃烧的现象,点燃蜡烛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

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

同学们在科学实践活动“多变的蜡烛”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 (1) 实验一中,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的是(填烧杯序号),结合灭火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2. (2) 实验二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 证明呼出气体中 比吸入空气的含量多 B .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我们呼出的气体(    )
A . 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 . 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 . 主要是氧气 D . 二氧化碳增加了许多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B . 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 . 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气态石蜡 D .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 (1) 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
  2. (2) 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探究石蜡燃烧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 (1) 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两种元素。
  2. (2) 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片_x0020_2056781216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
  2. (2) 小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3)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是,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4. (4) 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看到了,主要成分是,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它,看到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你完成其中的 一些步骤:

  1. (1) 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
  2. (2) 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如图 ,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写一条)
  3. (3) 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4. (4) 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则其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如图所示,往冷玻璃片上哈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白雾,说明人嘴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水蒸气
同学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请你参加。

  1. (1) 实验①位于火焰(填图中字母)层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所以焰温度最高。
  2. (2) 实验②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实验③的澄清石灰变,这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3. (3) 实验④的碟子上出现色固体,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会生成
  4. (4) 向焰心内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口可点燃形成有趣的“母子火焰”。(如图)

    (查阅资料)

    ①石蜡等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是可燃烧的气体,遇冷不会变成液态或固态

    ②石蜡蒸气是可燃烧的气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提出问题)能形成“子火焰”的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猜想1: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猜想2: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猜想3: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将导出“子火焰”的玻璃管用凉的毛巾包住,过一会在导管口点火。

    (现象与结论)

    ①如果导管口处不能点燃,去掉毛巾,玻璃管内有出现白色固体,则猜想正确.

    ②如果导管口处能点燃,去掉毛巾,玻璃管内没有出现白色固体,则猜想正确.

    ③如果猜想3正确,现象应是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灰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

  1. (1)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 (3)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图①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火焰)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同学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石蜡,说明石蜡的硬度;将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石蜡会(填“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
  2. (2) 图①中,点燃蜡烛后,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看出火柴梗(填“A”“B”或“C”)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3) 图②中,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再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图③中,用火柴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
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所涉及物理性质有
  2. (2)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
  3. (3) 对蜡烛燃烧火焰进行了以下探究:点燃蜡烛,将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取出,可以看到火焰的焰心处未变黑,而外焰处变黑,这证明温度高(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 . 把玻璃管插入蜡烛火焰中,导出白烟 C . 灼烧面粉、砂糖变黑,以证明两者含有相同元素 D . 自制简易净水器,以制得较为纯净的水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2. (2)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