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题库

我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列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组是(  )

A .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 B .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C . 朝秦暮楚  四面楚歌 D . 揭竿而起  草木皆兵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 确立县制 B . 奖励生产 C . 废除井田制 D .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其变法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并归纳出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 (2) 从材料中能看出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4. (4)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于变法或改革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 . 兼并战争 B . 各国的变法活动 C . 铁器的使用 D . 商业兴盛
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③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存留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晋、齐、楚、燕、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秦人尚武,秦军更被称为虎狼之师。请问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最直接地激励秦人战斗(    )
A . 鼓励生产 B . 奖励军功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推行县制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 . 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 .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 . 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 . 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 . 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秦国实力最强 C . 长平之战——秦朝灭亡 D . 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1. (1)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
  2. (2) 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3. (3) 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4. (4)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夏、股不易札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祀者不足乡。”秦孝公曰:“善!”以卫鞍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今。……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牧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泰策一》

  1. (1)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此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
  2. (2) 材料一中体现的他变法的主型措施有哪些?
  3. (3) 卫鞅变法内容中最受新兴地主阶级欢迎的是什么?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卫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 . 改革土地制度 B . 奖励军功 C . 重视农业 D . 建立县制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改革与创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 (1) 【回望古代改革】一些重大的改革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请根据下面的图片信息,任选其中两例述其措施及影响。

  2. (2) [反思近代改革]在近代历史发展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留下印记,总有一些事引人深思。下面①②描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改变了本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①他在位期间日本经历了巨大的变化,逐步走向现代化。他性格强硬,作为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社会和政治改革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个人影响力,他统治的时期这些改革而被称为“明治时代”。

    ——弗兰克·萨克雷

    ②他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君主,一方面希望改革,另一方面又常常向保守势力安协。他解放了农奴……但在改革取得成绩的时候,又裹足不前。

    ——爱德华·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的伟大沙皇》

  3. (3) 【感悟现代改革】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以“新“为名的伟大改革。请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为例,分别概括它们的创新之处。
有人说,都江堰迄今为止已有225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这项工程修建于(    )
A . 春秋战国 B . 战国时期 C . 秦朝时期 D . 西汉时期
题3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A . 农牧分界线以北 B . 汉水流域 C .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 长江以南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管仲主持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按照《鲁史》所记,242年里鲁君朝王仅三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最亲近,朝贡几乎全废,其他诸侯的朝贡自然不会比鲁多一些。……平王东迁后,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主实际上取得政治上的最高地位,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也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中依据材料“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 (2) 材料二“卫鞅”指谁?体现卫鞅的什么主张?从材料中分析卫鞅这些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4. (4) 春秋时期,和铁制农具同时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是什么?这些新式工具和技术有什么作用?
  5. (5) 根据材料三,写出周天子与诸侯关系的变化。
  6. (6) 材料三所体现的变化,是因为哪一种政治制度瓦解?这一制度确立于何时?在确立初期有何作用?
  7. (7) 春秋时期齐国和战国时期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共同原因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战役。
  1. (1) 秦军主力被歼灭的战役
  2. (2) 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决胜激战
  3. (3) 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4. (4) 与赵括、成语“纸上谈兵”、战国几个关键词相关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