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题库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1) 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是元谋人。

  2.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3. (3)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

  4. (4)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5. (5) 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出现在西晋末年。

东汉以来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五胡”除匈奴、鲜卑外,还有(  )

①羯   ②羌   ③氐   ④犬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 . 西晋灭蜀 B . 西晋定都洛阳 C . 西晋灭吴 D . 西晋迁都长安
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 东汉时期 B . 西汉时期 C . 秦朝时期 D . 西晋时期
西晋王朝的建立者(    )
A . 司马懿 B . 司马昭 C . 司马炎 D . 司马睿
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   )→战国→(   )→西汉→东汉→三国→(   )→东晋→(   ),括弧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 B .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 C . 秦、春秋、南北朝、西晋 D . 春秋、秦、西晋、南北朝
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问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交往与交融自古以来一直延续。下列是关于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探究活动,请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1. (1) 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
  2. (2) 唐朝时期唐太宗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列出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两个基本史实。
  3. (3) 唐朝为了更好的管理西域以及天山南北地区设立了哪两个机构?
  4. (4) 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历史趋势?又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地区?
  5. (5) 纵观我国古代民族交融发展史,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内迁 B . 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 C . 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D . 灾荒连年
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
A . 匈奴、汉 B . 氐族、前秦 C . 鲜卑、燕 D . 羯族、前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材料二:《秦汉王朝大事年表》

秦朝

汉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

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材料三: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07

材料四: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为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
  3. (3) 写出材料三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
  4. (4) 材料四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 . 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 . 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D . 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民族融合的加强 B . 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 . 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 . 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的分裂时期,最后都实现了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号”……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武帝大举伐吴,发水陆大军二十万,令王溶、杜预、胡奋等将兵分六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出击东吴……咸宁六年三月十五日,王濬率部攻入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材料三:北周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逐渐吞并了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周武帝去世后,外戚……掌握朝廷,通过北周静帝的禅让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摘编自《中国文明史·魏晋南北朝》

材料四: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1271年,他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八年后,元灭南宋,继而统一全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中的“王”是谁?材料中的“初并天下”是什么意思?列举一例“王”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的建立者是谁。他的后继者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条运河开通的意义。
  4. (4) 材料四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被灭掉的国家是(    )
A . 魏国 B . 吴国 C . 蜀国 D . 东汉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
A . 秦朝 B . 西汉时期 C . 三国时期 D . 西晋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材料二: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和《汉书·张骞传》

汉朝准备消灭匈奴,想要派出使者到大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大月氏的人。张骞应召,出使月氏。

——据《汉书·张骞传》整理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见下图

请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仿照示例,分别说明图2、图3、图4的文化成果的价值。

    示例:图1,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2.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阅读材料三,请判断哪一幅是战国时期形势图?说明你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主要表现为那些趋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 .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 .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 .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D .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如图是小明同学复习时整理书札,根据内容请你判断他学习的是哪一主题(   )

1 三国鼎立

2 北方各族的内迁

3 南方地区的开发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A .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发的社会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下表研究的主题是(   )

历史时期

东周

西汉

东汉

西晋

唐朝

政治现象

诸侯争霸

七国之乱

州牧割据

八王之乱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A . 君主专制弊端丛生 B . 地方建制的教训 C . 分裂违背历史潮流 D . 重文轻武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