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鸿门宴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共其乏困 B . 秦伯说,与郑人盟 距关,毋内诸侯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 沛公起如厕 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 不如因善之:对待      门衰薄:福分        无物以之:辅佐,帮助 B . 朱泚幸货币:送       有而欲出者:懒惰     汉王使人问之:暗中 C . 尽裂:眼角          臣微志:听任,准许    思垂空文以自:表现 D . 沛公则车骑:备办       不名节:自尊、自夸     形影相:安慰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安在 B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 今臣亡国贱俘 D . 此亡秦之续耳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jī)            生(zōu)        以士卒(xiǎnɡ)       按剑而(jì) B . (kuài)        酒(zhī)         目视之(chēn)       目尽裂(cì) C . (jué)        参(shènɡ)      切而之(dàn)        不胜杯(sháo) D . (zǔ)         肩(zhì)           力攻秦(lù)           从百余(jì)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公已去,至军中        间:从小路 B . 张良入              谢:辞谢 C . 拜献大王足下          再:第二次 D . 闻大王有意督之        督过:责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B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C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D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鸿门,曰     谢:道歉 B . 范增数项王     目:使眼色 C . 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D . 沛公则车骑     置:放弃,丢下
  3. (3)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宴会上,项羽坐在东面,沛公坐在北面,这种座次的安排体现了项羽的自高自大。 B . 在宴会上,范增让项庄舞剑借机杀死沛公,但项伯却也舞剑保护沛公。 C . 樊哙闯帐,不但没有引来杀身之祸,反而受到了项羽的赞赏,还得到了酒和肉的赏赐。 D . 沛公不辞而别,匆忙离宴,但留下张良与项羽告别,并留下了一双玉斗和一双白璧,分别送给范增和项羽。
  4.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选出下列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一项(    )

A . 籍吏民,封府库 B . 拔剑撞而破之   C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 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
补充下列省略句省略的成分,不完全的一项是(    )

A . 旦日(我)飨士卒,(你们)为(我)击破沛公军 B . (项伯)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C . (你)毋从(之)俱死也 D .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6)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 (1) 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杀人不能举               沛公起厕  B . 刑人如恐不               沛公不桮杓 C . 去不义,不可不语        广故数言欲 , 忿恚尉 D . 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2. (2) 与例句中“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 . 张良是时从沛公          B .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 . 樊哙从良坐              D .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3. (3) “且”作“那么”讲的一项是(     )

    A .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4) 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

    A . 今日之事何如              B . 客何为者 C . 沛公安在                  D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 (5) 翻译横线上的句子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6. (6) 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哙出场说的两句话虽起势平淡,但却显现出樊哙的“勇”,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智勇双全”的性格展示垫铺了基础。 B . “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惶恐而惊慌,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 C . 这段作者笔法虽简尤繁。从正面,也从侧面;写言行,描神态;示其忠,叙其勇,状其威,言其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 . 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 (1) 下列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王壁垓下              军:驻扎 B . 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王:让……称王 C . 项王身十余创            被:遭受 D . 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购买
  2. (2) 关于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3. (3)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是我国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 . 《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C . 《垓下之围》 选自《项羽本纪》,主要描述了项羽即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 D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也可能东山再起。
  4. (4)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    毫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B . 臣请入,与之同命            同命:拼命 C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D .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的谗言
  2.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B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 . 常以身翼蔽沛公
  3.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B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4) 下列有关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指的是室内设宴的座礼。“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正对应了鸿门宴会的座次:项王东向坐。 B . 《史记》与《战国策》《左传》的体例不同,属于纪传体,共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如果要查找项羽的相关历史资料,应该查找该书的“列传”部分,《鸿门宴》就是其中最精彩的段落。 C . 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D . 古代史书中常常有“河南”“河北”“江东”“山东”等概念,一般都是泛指某个区域,并非行政区域,更不能等同今天的范围。如“山东”指“崤山以东”,而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将军战河北  河北:黄河以北                  常以身翼蔽沛公   蔽:蒙蔽 B . 项王按剑而跽  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C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D .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出     沛公起如厕   如:往、去
  2. (2)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籍何以至此”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安在 B . 客何为者 C .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 大王来何操
  3. (3)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 . 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 . 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 . 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节选自《鸿门宴》)

  1. (1) 下列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C . 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D . 《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 . 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 . 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 . 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项     生/雨     碍/人为刀 B . /杂     幕/蓝     树/不胜杯 C . 力/绿林     肩/酒     车/不计 D . /别     许/大     力/将守关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距关,毋内诸侯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张良出,要项伯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秋毫不敢有所近 D .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1. (1)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旦日士卒                         飨:犒劳 B . 留侯张良                       善:交好 C . 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抵挡 D . 不如因善之                       遇:对待
  2.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良曰:“长臣” B . 击破沛公军                      谁大王为此计者 C .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 . 私见张良,具告事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3. (3)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遇事缺乏考虑:当听到沛公想在关中称王后勃然大怒,意欲发兵攻打刘邦;当听到项伯的劝解又怒气全消,答应了项伯的请求。 B . 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 C . 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有交情时,详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 D . 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家,让项伯死心踏地地为他办事。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 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 (2) 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3.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 ,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 . , 事得已                                   故:缘故 C .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 .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项    长 B . 此奇籍    故荆轲逐秦王 C . 独籍知耳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 . 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3. (3)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 . ①②⑤⑥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③④⑥ D . ②③④⑤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 . 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 . 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 . 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 (1) 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安在? B .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 佚之狐言于郑伯。 D . 吾属今为之虏矣。
  2. (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B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 . 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D . 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鸿门宴》故事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刘邦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叙事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B .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从树木、流水常见现象入手,以类比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善始善终。 C . 《与妻书》作者回忆与妻子的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起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D . 《六国论》作者在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事例、引用、假设等论证方法,对韩、魏、楚三国贿赂秦国的弊端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