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知识点题库

有些现代作品常借助古人诗赋表达思想感情。《记念刘和珍君》用了《挽歌》,《雨中登泰山》用了《望岳》,《南州六月荔枝丹》用了《过华清宫》,《为了忘却的记念用了《思旧赋》,《猎户》用了《寻隐者不遇》,这些被引用的作品的作者依次是(     )

A . 王 勃   李 白   杜 牧    屈 原    贾 岛 B . 陶 潜   李 白   白居易   向子期   陶 潜 C . 王 勃   杜 甫   白居易   屈 原    陶 潜 D . 陶 潜   杜 甫   杜 牧    向子期   贾 岛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博会安徽展馆热烈欢迎同学们结伴前往参观,在那里尽享天伦之乐 , 感受盛世徽韵。 B . 北京八达岭长城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盘踞于群山之巅,叱咤风云 , 雄伟壮观,观者钦服。 C . 小狗包弟悲惨地死在解剖台上,巴金先生长歌当哭 , 撰写了《小狗包弟》一文表达自己的悲愤与歉意。 D . 印度、蒙古国、俄罗斯三国总理同日访华,这令同样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忸怩不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 B . 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偏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等方面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战国策》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它实际上是当时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 D .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他采用了“纪实”的方法,把它们都“化用”了,他本人父母双全,却把大卫安排成一名孤儿。他父母的形象又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小说的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善恶必报。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àn)     (lì)校    (bǐng)息以待 B . (lǚ)      沉(zhuó)   (tì)泗交流 C . (xiāo)洒     (sū)北    大汗(lín)漓 D . (hàn)     激(kàng)   手舞足(dǎo)
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 . 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 . 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 . 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 . 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默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她飘过,像梦一般的,。(戴望舒《雨巷》)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⑤但我不能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⑥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 (1) 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   )

    A . 竟至 竟会 竟会 B . 竟会 竟至 竟能 C . 竟能 竟会 竟至 D . 竟至 竟能 竟会
  2. (2) 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 . 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 . 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 . 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3. (3)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

    A . 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 . “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 . “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 . “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4. (4) 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

    A . 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 . 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 C . 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 D . 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默写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戴望舒《雨巷》)

③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人长戚戚。《论语》

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勉励战友在激流中拼搏的句是

②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戴望舒《雨巷》)

③《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渲染悲壮气氛的一句是

④真的猛士,。(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堵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1. (1) 如何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中“解剖”一词的内涵?

  2. (2) 文中画线句“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有什么深刻含义?

  3. (3) 通过阅读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你如何看待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忏悔意识?请简述之。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②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③子曰:,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④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论语》

⑤孔子推崇启发式教育,“启发”一词出自《论语》中的“”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再别康桥》徐志摩)

②惨象,;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③《战国策》中描写荆轲刺秦临别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④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以“”一句,概述了万物在深秋季节里自由发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__________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②蝙蝠必须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波来__________周围所有的物体。

③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所以我们自己非做__________材料的工作不可。

A . 表现     察知    收集 B . 表现    观察    搜集 C . 表明     察知    搜集 D . 表明    观察    收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 B . 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而且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C . 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群众欢迎。 D . 发展需要空间,个性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的。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把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                 。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去描写和讴歌青春,所以首先被广大青年读者欢迎,成为青年信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②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③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琪罗媲美。

    ④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⑥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        , 宽释了我的不安。

    ⑦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⑧“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这以完工了。”我想。

    ⑨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⑩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⑪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 世的上帝。

    ⑫最后,他扔下刮刀,_______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⑬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⑭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 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感受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⑮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 (1) 第①段“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
    A . “我”“还能写的更好”的症结 B . “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 . 下文“一个伟大的认”给“我”的启示 D . “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2. (2) 第⑤⑥⑨⑬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凝视   审视   注视   瞠视 B . 审视   凝视   瞠视   注视 C . 注视   凝视   审视   瞠视 D . 凝视   注视   瞠视   审视
  3. (3) 第⑨到第⑫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
  4. (4) 第⑫段括号处应该填入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
    A . 象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存关怀地 B . 象一个学生把改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时那样喜忧参半地 C . 象一个农民把细泥轻轻地撒上幼苗时那样爱惜期盼地 D . 象一个工人停工后把布蓬遮住机器时那样亲切爱护地
  5. (5) 对第⑭段划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类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B . 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都有相通之处,“我”的写作同罗丹的雕塑也应该这样。 C . 从事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 D . 人类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从此有了“必须怎样做”的准绳和榜样。
  6. (6) 魏尔哈仑同罗丹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人。后来在麦东罗丹的工作室里还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梁启超自谓:“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办《新民丛报》)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梁启超这种“笔锋常带情感”的文章影响了当时乃至后世许多学者、文人,如李大钊、周作人、胡适、鲁迅等。胡适曾在《四十自述》中说梁启超的“笔锋常带情感”的文字引起了少年的他“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而本文作者梁实秋也深受其影响。联系课文,查找资料,结合实际谈谈“笔锋常带情感”对你的写作与口语表达有什么启示。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微信购物平台充斥着假冒商品,可谓鱼目混珠 , 消费者难辨真假。

②王校长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纷纷发表意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③山村通了电,到了夜晚,山民们家家户户都蓬荜生辉

④“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长歌当哭 , 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

⑤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这里山川奇美,它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⑥几年前我在教育部工作,就对你们有所了解;现在看到你们早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真让我侧目而视

A . ①②④ B . ③⑤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祖母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老妇人向“我”售卖空心菜,照应题目,引发“我”对故乡南山岭的回忆,从而引出父母、姑婆关于空心菜的经历。 B . 自一开始的敏感、讨厌,到后来从中悟出“可以努力活得更好”的道理,姑婆对空心菜认识的过程就是情感变化的过程。 C . 父亲一直对空心菜隐忍,是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辛所致,遭遇车祸后拒吃空心菜而大吃荤肉就是最好的明证。 D . 文章行文脉络分明,从现实回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眼前,在时空转换中,观照历史,思考生活,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2. (2)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含意。
  3. (3) 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