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点题库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 . 百团大战 B . 平型关战役 C . 太原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战略价值极大。”这里的“会战”指的是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枣宜会战

观察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邮标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被台湾人民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①唐景崧 ②丘逢甲 ③徐骧 ④刘永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最早在法律上赋予了中国人公民地位的文件是

A . 《应诏统筹全局折》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民国约法》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皖南事变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 . 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 . 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 . 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体的变化   B . 美国从独立战争到内战的历史 C . 法国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D . 中国辛亥革命后政治局势的演进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 全面抗战开始 C .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 .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 .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D .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到:“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时期是在(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014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在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根据提示,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事件是什么?

  2. (2) 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 (3) 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4. (4) 简要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明末清初,中国在引进西方大炮的同时,也引进了“开花炮弹”技术,然而这种技术为御林军所专用,久不使用,不但统治者忘记了,主持海防的林则徐也不知“开花炮弹”为何物。这反映出(    )

A . 鸦片战争失败根源于武器落后 B . 清政府的国防技术水平比较低下 C . 清朝统治者对军事技术的轻视 D . 工业技术落后对军事装备的制约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国民大革命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同时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

A . 上海 B . 厦门 C . 广州 D . 深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四条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

第五条俄国在中国通商海口设立领事官。为查各海口驻扎商船居住规矩,再派兵船在彼停泊,以资护持。

第七条通商处所俄国与中国所属之人若有事故,中国官员须与俄国领事官员,或与代办俄国事务之人会同办理。

第十二条日后大清国若有重待外国通商等事,凡有利益之处,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第一条宗旨和任务: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1. (1) 材料一中,《天津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俄国通过第十二条获得了什么特权?
  2. (2) 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 (3) 材料三中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俄(苏)关系的根本因素。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 . 美国联邦宪法 B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德意志帝国宪法》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 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 . 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 标志着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 D .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  )
A . 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 . 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 C . 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 . 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只要一天它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这反映出(    )
A .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 建国前夕中共工作重心发生变化 C . 近代外交给予了中共有益反思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