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 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 . 《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 .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D .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 重庆谈判 B . 西安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北平和谈
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可以说明当时(  )
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 . 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②③④

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一则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 .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B . 国民政府发动徐州会战 C .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七七事变始末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抗日军队由国共共同领导 B .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 . 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 D . 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图为某纪念馆馆藏文物,它纪念的是

A . 太原会战 B . 淞沪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七七事迹
“(蒋)介石先生······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这封信的直接背景是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 C . 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 .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最终形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   )

A . 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 B . 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 .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 中国共.产.党开始组织抗日游击战争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 .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C .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D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 .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毛.泽东在1938年写道:“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毛.泽东

A . 认为国民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B . 肯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C . 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D . 认为抗战即将胜利
1941年底,美国驻华代表表示:“现在,我们对国民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这表明美国政府(      )

A . 改变了其“扶蒋反共”的立场 B . 开始放弃以往的“中立”政策 C . 迫切需要改变太平洋战争中的不利地位 D . 认识到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 . 甲午战争爆发 B . 新文化运动兴起 C . 抗日战争爆发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这段话当指

A . 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 B . 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的企图 C . 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 D . 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
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流》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 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    )

A .   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 B . 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 C . 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D . 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战役地理分布图(时限1931—1945年,以攻取县级以上单位的战役为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抗日战争中战役分布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的信息可以是整个中国的,也可以是某个区域,分析须有史实依据)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从杭州西迁到贵州湄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沦陷区学校也分别内迁。有人说,“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 .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中共游击战术的出现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41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全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张闻天率先响应号召,组织调查团到陕北、晋西调查。他认为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是否充分,是决定一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关键。他说:“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结合成的社会生产状况出发”。而要确认一切意见、决议、办法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找到证明。调查团整理的一系列调查报告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决策的依据,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随着调查的推进,张闻天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根本上摆脱了“左”倾思想的困扰,并对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他的调查研究思想体系完整丰富,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今天的改革和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编自杨志和、卫晓霞《延安时期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探析》

  1. (1) 根据材料,概括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