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知识点题库

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

A . 水培的洋葱叶 B .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 培养的衣藻 D . 秋冬的银杏落叶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 B . A侧为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 C . 甲表示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叶绿素a D . 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该过程不需酶的催化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圈的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及其吸收的光分别是(  )
A . 蓝绿光,红光,蓝紫光 B . 黄绿色,红光 C . 橙黄色,蓝紫光 D . 黄色,红光和蓝紫光
将小球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采用一定方法分离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中盛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乙中盛有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当处于充足光照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两支试管内都会产生气泡.请分析同答:
  1. (1) 提取小球藻叶绿体中色素并分离过程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光,其分子中含有(填“Fe”、“Ca”“Mg”).
  2. (2) 从小球藻细胞中分离得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常用方法是
  3. (3) 甲中的气泡产生于光合作用的阶段,该阶段同时产生的NADPH转移途径是;乙中的气体可使水溶液由蓝变绿冉变黄.
  4. (4) 若原实验在黑暗且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则甲、乙两支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分别是,原因是
下列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B . 用小麦的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C . 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的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 D . 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请根据下列相关实验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所示实验,其结果为
  2. (2) 图二为质壁分离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3. (3) 图三的实验目的是;若添加的B为溶液,则B为
  4. (4) 图四为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丝分裂装片视野.若用高倍镜观察分裂期细胞,须将装片适当向移动.
  5. (5) 图五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通入的空气己去除CO2).为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应观察的实验指标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 .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后,若发生了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有活性 C .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衍射图谱,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模型 D . 调查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则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流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制作临时装片→滴蔗糖溶液→观察→滴清水→观察 B .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 蛋白质的鉴定:取2mL豆浆→滴加1mLNaOH溶液→振荡→滴加1mLCuSO4溶液 →振荡→观察 D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制备色素滤液→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滤纸条插入层析液→观察
下列哪一项是真核生物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共有的成分( )
A . DNA B . 淀粉 C . 蛋白质 D . 糖原
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     )
A . 叶绿体和细胞质 B .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 叶绿体和液泡 D . 细胞核和细胞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除叶绿素外,叶绿体中还有许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 B . 白色体和叶绿体中均有淀粉存在 C . ATP、ADP都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 D . 有丝分裂前期中较晚的时候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的纤维素组成的纺锤体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对其叶片进行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 .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C .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经测定,某三种细胞器中蛋白质、磷脂及核酸的含量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466777739

A . 图示三种有机物共有的元素是C,H,O,N B . 若为植物细胞,乙可以代表的细胞器最多为3种 C . 细胞器乙可能与衰老细胞器的分解有关 D . 细胞核也含有图中所示的三种物质
实验中要达到下列目的所选用的物质或试剂依次是(  )

①为了保护色素   ②为了观察线粒体   ③为了研磨充分   ④为了观察叶绿体.

A . 碳酸钙、健那绿、二氧化硅、清水 B . 碳酸钙、清水、二氧化硅、健那绿 C . 二氧化硅、健那绿、碳酸钙、清水 D . 碳酸钙、甲基绿、二氧化硅、清水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 B . 组织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显示蓝色说明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C . 用无水酒精可以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 D . 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环割脚趾皮肤的目的是破坏效应器
多花黄精是中国特有的野生药材,具有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栽培环境光照过强会使其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为探索多花黄精的最佳栽培条件,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处理

透光率

叶绿素(a+b)(mg·g–1

叶绿素a/b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不遮光(对照)

100%

1.871

2.483

2.342

1层黑色遮阴网(T1

80%

1.991

2.434

6.860

2层黑色遮阴网(T2

60%

2.090

2.380

4.878

3层黑色遮阴网(T3

35%

2.200

2.369

4.231

  1. (1) 光照过强会导致多花黄精光反应系统受损,破坏了(填结构名称),导致光能捕获能力下降。随机选择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大小一致、长势旺盛的多花黄精叶片,用提取叶片中的色素测定叶绿素含量。由上表结果可知: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多花黄精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这种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
  2. (2) 多花黄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遮阴处理下均比对照组。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下多花黄精的CO2吸收速率,原因是。结合该研究结果,请给人工栽培多花黄精提出一项合理建议:
  3. (3) 甜玉米为喜光植物,植株较高,在生产实践中与多花黄精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至少答两项),以增加经济效益。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   )

A .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 . 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C . 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 . 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NA
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

  1. (1) 为测定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常用试剂提取色素,对比纸层析法获得的色素带宽度,突变型的颜色为的两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若用640—660nm波长的光处理水稻叶片,则吸收CO2主要由(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
  2. (2) 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野生型;P点时,限制突变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 (3) 据图可推知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原因是
  4. (4) 若向叶肉细胞提供C1802 , 结果发现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部分也会被180标记,原因是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B .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C .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 .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下列结构中不具有核酸的是(    )
A . 细胞壁 B . 细胞核 C . 线粒体 D . 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