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全文用诗的笔调,按“盼春—颂春—绘春”的思路,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描绘春天。 B . 《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景色,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寓情于景。 C . 《观沧海》一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 D . 《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bó)  可别恼 B . (rūn)  披着蓑 C . (mò)  像牛牦 D . 戴着(lì)  稀稀蔬蔬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罩着 逼  衬托 B . 笼着  逼   烘托 C . 罩着 逗  衬托 D . 笼着  逗   烘托
  3. (3) 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比喻 B . 拟人 C . 排比 D . 对比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文】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水,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宛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 (1) 这两个文段在体裁上都属于抒情散文;但在表达方式上,甲文侧重于;乙文侧重于议论。甲,乙两文段都抒发了的情感,但乙文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2. (2) 甲文3-5自然段依次描绘了春草图,三幅图景;乙文的第2自然段则依次描绘了四幅图景。
  3. (3) 甲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和乙文中“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两句话里加横线词的意思和作用是否相同?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或两句都写得好,请略加分析。
  4. (4) 甲文的“东风”指的是春风,而“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则指
  5. (5) 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春天”还蕴含着另一种意思,请加以辨析说明。
补写句子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盼望着,盼望着,。(朱自清《春》)
  4. (4) 《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5. (5) 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春》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是(    )
A .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早来临的季节,有的是时间来计划自己的工作。 B .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一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C . 春天是美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好时光、好计划、好希望。 D . 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才能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节选)

朱自清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儿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儿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 (1) 文中画线句为什么只写“风声”和“一只两只的鸟影”?
  2. (2) 文章最后一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1) —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张开了眼。(    )
    A . 然而 B . ……的样子 C . 这样 D .
  2. (2)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A . 炫耀 B . 展示 C . 表现 D . 显示
  3. (3) 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
    A . 声音很大 B . 非常晴朗 C . 亮光很强 D . 宏大明亮
  4. (4) 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A . 透明清亮 B . 灵活而不可捉摸 C . 十分灵巧 D . 空旷灵巧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采春

乔忠廷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头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目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张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怎么早已一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舒展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舒展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变得更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得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足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绿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花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有删改)

  1. (1) 文中最能概括人们在冬天的感受的一个词是:
  2. (2) 散文的美往往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请以第④段为例,说说这一段使用叠词的作用。

  3. (3) 请说说结尾段画线句的含意和作用。

    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

  4. (4) 同样是写春,乔忠延的《采春》先花了大量笔墨写人们在冬天的感受,然后才写到春;而朱自清的《春》则在开头就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汪国真

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

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我们有过许多许多/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 (1) 选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小山?写出了雪后小山的什么特点?
  2. (2) 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①山坡上卧着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对济南冬天一往情深,但却将这感情隐藏至深,读者只能从文中感受一二。 B . 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C . 选文不仅写了济南的山,还通过写水藻的绿与天空的蓝衬托出济南的水清澈的特点。 D . 最后一段作者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
5月14日,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安化县的邓超芝家庭和桃江县的龙咏非家庭榜上有名。班上开展学习最美家庭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探“美”】请你根据记者的采访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两个家庭“美”的共同点。

    材料一:邓超芝2007年把公公龚寿松创办的茶厂接管下来,也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儿子龚意成的炒茶手艺是他爷爷手把手教的。邓超芝创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茶农签订最低收购价格合同,为茶农户免费提供价值500多万元的种苗和有机肥,带动486户16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材料二:1998年,龙咏非白手起家,创办了“喜龙餐饮”。如今,企业拥有员工150多名,成为桃江有名的餐饮“巨头”。龙咏非把每一位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而每一位员工也把“喜龙餐饮”当成了自己的家。从2012年起,龙咏非每年要带领“喜龙餐饮”员工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为老人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2. (2) 【任务二:颂“美”】同学们被两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决定写一副贺联,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

    上联:扬最美家风,修身立德为典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承传统美德,克己奉公树榜样 B . 倡文明风尚,振兴家国谋幸福 C . 显大爱风范,乐善好施作楷模 D . 创社会和谐,富国强民展风采
  3. (3) 【任务三:倡“美”】为完成好学习最美家庭的实践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采访、征联除外)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吾闻有阴德者 , 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①向: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母问其/温而知新 B . 母而死也/后乃至 C . 他人又见/前后受其敌 D . 有阴德者/耳目染
  2. (2) 短文运用的描写方法,刻画了幼时的孙叔敖的形象。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苏仙中学拟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 (1) 【拟写标语】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字。)
  2. (2) 【活动策划】各班都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出谋划策。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3. (3) 【明辨是非】近年来,革命烈士、英雄屡屡被黑,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更有甚者在抗战遗址前穿日军二战军服嬉笑留影,攀爬上英雄塑像拍照。时评社将组织一场时事讨论会,请你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并就此向学校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 .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下列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敬请斧正。” B . 厂长热情地说:“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单位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C . 新郎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犬子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D . 李老师一进我的家门,我就高兴地说:“谢谢李老师,您的到来让我家蓬荜生辉啊!”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渴望

和平

杜甫的“①,崔九堂前几度闻”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②”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

关心

好友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③”两句,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④”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思念

家乡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马致远轻吟“⑤”,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王湾站在小舟之上,高唱“⑥”,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