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女娲造人 知识点题库

概括课文《女娲造人》的主要内容。


读课文《女娲造人》,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一直在工作?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TIGR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的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TIGR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可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 (1) 题目中的“造”字可用一个词来诠释,这个词是


  2. (2) 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是,说明顺序是,第②段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 (3) 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


  4. (4) 从文章内容来看,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草木丛生的样子。

②形容本领十分高强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多。

③形容非常愉快、高兴的神情。

④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草木丛生的样子) B .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极其高明的本领) C . 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清澈透明) D . 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不知疲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珍珠与蚌

莫洛

    ① 一颗珍珠!

    ②它原来就是一粒砂,——你是知道的。一粒砂,只不过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它掉入蚌壳里;它不知道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坚硬,可是却给蚌带来了痛苦,一一你可以想像:一片灰屑飞进你的眼睛,你会有着一种如何的感觉。——于是蚌要挤出它,或者消灭它;然而它没有被挤出,也不会消灭,它钉住在蚌壳里,永远给蚌以痛苦。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蚌以它的唇,以它的肌肉,磨它,舐它,卷动拭擦它,而且也以涎沫洗它,浸它,润滑它。大海的时间在浪涛的呼啸中过去……悠长的时间过去了,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它变成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

    ③哦,一颗珍珠完成了。

    ④一颗珍珠吗?不,它本质上是一粒砂;但它却已成为一颗不变色泽的珍珠了!

    ⑤是永恒的光泽,不变的光泽;但它却一样保有它自己的砂的土色,只不过它会闪柔和美丽的光,闪朴素而真实的光。

    ⑥但它已有永久的价值了!

    ⑦请你记取,从一粒砂到一颗珍珠的过程。

    ⑧可是你也会这样想着吧,砂,它并不是立意要变成一颗珍珠,因此它才向蚌的怀里投入,把生命的光辉求助于蚌;它在投入蚌壳之前和之后都没有想到,然而却于无意中给了它以成为珍珠的机缘了。

    ⑨你也会这样想着吧,蚌,它并非有心要制它一颗珍珠,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惊人的天才;也并非愿意和痛苦作伴,它坚执的生命却一心想排除痛苦,排除给它以不安的刺激的砂粒;然而在斗争的过程中,它却连自己也难以置信。一颗世间罕异的珍珠已由它完成了!

    ⑩采珠的人将珠取去,将蚌壳搁弃在海滩上。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

    ⑪然而你会知道,世界上,砂多,珍珠是很少的;浅海中,许多蚌都因时间给它的衰老而腐烂了肉;而完成珍珠的蚌却是不多的。

    ⑫于是我想起你来了。

    ⑬我说:让你的生命的唇坚执地舐咀着痛苦,你来完成珍珠一样的人生,珍珠一样的永恒的光泽。

    ⑭……我说了珍珠和蚌,但我希望你接着能想到人、时代和生命的真实。

  1. (1) 读选文的第②段,摘录“珍珠孕育过程”的关键动词,依次填入方块中。

  2. (2) 第②段中有一个画曲线的句子“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结合上文,说说“砂”改变成什么?
  3. (3) 第⑫段中的“你”指谁?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4. (4) 第⑩段中写出了“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请说说“蚌”得到了哪些安慰?
  5. (5) 结合第⑭段,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积累词语。查词典,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

寂寞    始祖    绵延    蘸满

下面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wō)     澄(chè)   起(jué) B . 和(chān)   延(mián)  泥(niè) C . (mǐn)    寞(jì)    光(yōu) D . (bó)     团(rú)    迹(zōng)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莽莽

téng

zōng

chān

wèi

gài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走向茫茫宇宙的过程中,神通广大的航天器是人类探索宇宙最有力的帮手。 B . 看到满山的柚子树结满了柚子,丰收在望,果农们一个个眉开眼笑 C .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 , 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D . 有一年紫藤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万物之初,一只鸡蛋包含着整个宇宙。鸡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团,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生存,可是,在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却孕育了创造世界的盘古。

    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这时,他发现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心里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这个大鸡蛋。

    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碎了。可是,他睁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团、混沌难分。盘古急了,抡起拳头就砸,抬起脚就踢。盘古的胳膊腿脚,又粗又大,像铁打的一样。他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万八千年的混沌黑暗,被踢打得稀里哗啦乱动。,盘古三晃荡、两晃荡,紧紧缠住盘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来沉思默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后,他断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众生才能繁衍和生存。于是,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这中间,盘古吃的只是飘进他嘴里的雾,他从不睡觉。开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撑着,伏在膝盖上休息,因为他必须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往上推。终于,盘古可以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长一丈,天地也一天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天终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于是盘古躺下身来,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盘古是累死的,他开天辟地,耗尽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日月山川、世间万物。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

    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盘古的头变成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

    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大地照明。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天空,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矿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虫鱼。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万物。

  1. (1) 从内容上看,本文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 (2) 盘古身体的某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事物,这两者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3. (3) 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下列对课文《女娲造人》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B . 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C . 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想象。 D . 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辟    澄澈    掺和   莽莽榛榛 B . 崛起    安慰    气概    疲倦不堪 C . 绵延    女娲    揉团    生气蓬勃 D . 发掘    幽光    枯藤    兴高彩烈
下列成语意思与成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草木丛生的样子——莽莽榛榛。 B . 形容非常疲乏——疲倦不堪。 C . 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无所事事。 D . 指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灵机一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 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还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上,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咔吧咔吧的拔节声……这些沃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 20,有删改)

  1. (1) 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毛厂下岗→→空闲捏制小泥人→→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

  2. (2) 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

    ②“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4. (4) 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土温润的光芒”的妙处。
  5. (5) 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 .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C .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D . 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
下列关于神话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B .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反映。 C . 神话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 D . 中国神话极为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③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面对环境污染,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以铁的手腕进行   

A . 终身    决胜    整治 B . 终身    决定    整治 C . 终生    决胜    治理 D . 终生    决定    治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 .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 C . 学霸就是学霸,他稍作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 D . 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中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
阅读理解

女娲造人先后运用了哪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