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区 知识点题库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平起是浓yīn①的天,我觉得有些烦mèn②。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piāo③在水面。gěng④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树

席慕蓉

    ①在我二十岁那年的夏天,我看见过一棵美丽的树。

    ②那年夏天,在瑞士,我和诺拉玩得实在痛快。她是从爱尔兰来的金发女孩,我们一起在福莱堡大学的暑期法文班上课,到周末假日,两个人就去租辆脚踏车漫山造野地乱跑,附近的小城差不多都去过了。最喜欢的是把车子骑上城顶之后,再顺着陡峭弯曲的公路往下滑行,我好喜欢那样一种令人屏息眩目的速度,两旁的树木直逼我们而来,迎面的风带者一种呼啸的声音,使我心里有一种要呼啸的欲望。

    ③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

    ④那一棵树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

    ⑤刚转过一个急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不算太深的山谷,在对面的斜放上,种了一大片的林木。

    ⑥大概是一种有计划的裁种,整片斜坡上种满了一样的树,也许是日照很好,所以每一根都长得枝叶青葱,亭亭如华盖,而在整片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绿色里面,唯独有一棵树和别的不同。

    ⑦站在行列的前面,长满了一树金黄的叶片,一树绚烂的圆,在圆里又有着一层比一层还璀璨的光晕。它一定(存在/坚持)了很久了,因为在树下的草地上,也已圆圆地铺满了一圈金黄色的落叶,我虽然站在山坡的对面,也仍然能够看到刚刚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后者已经逐渐干枯褪色了。

    ⑧天已近傍晚,四野的阴影逐渐加深,可是那一棵金黄色的树却好象反而更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和它后面好几百棵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但是却青翠逼人的树木比较起来,这一棵金色的树似乎更适合生长在这片山坡上,可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它觉得很困窘,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

    ⑨诺拉说:“很晚了,我们回去吧。”

    ⑩“可是,天还亮着呢”我一面说,一面想走下河谷,我只要再走近一点,再仔细看一看那棵不一样的树。

    ⑪但是,诺拉坚持要回去。在平日,她一直是很随和的游伴,但是,在那个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气却毫无商量的余地。

    ⑫于是,我终于没有走下河谷。

    ⑬也许诺拉是对的,隔了这么多年,我再想起来,觉得也许她是对的。所有值得珍惜的美丽,都需要保持一种距离。如果那天我走近了那棵树,也许我会发现叶的破裂,树干的斑驳,因而减低了那第一眼的激赏,可是,我永远没走下河谷,(我这一生再无法回头,再无法在同一天,同一刹那,走下那个河谷再爬上那座山坡了。)于是,那棵树才能永远长在那里,虽然孤独,却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来自天上的金黄。

    ⑭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这在人世间觉得孤独呢?

拓展链接: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学爱真情。

  1. (1) 第④段中,加下划线的“那一棵树”是怎样的一棵树?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其特点。
  2. (2) 根据上下文语意,你觉得括号里哪一个词语更合适,说说你选这个词语的理由。

    它一定(存在/坚持)了很久了,因为在树下的草地上,也已圆圆地铺满了一圈金黄色的落叶,我虽然站在山坡的对面,也仍然能够看到刚刚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后者已经逐渐干枯褪色了。

    我选择,理由:

  3. (3) 席慕蓉曾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作者在见到那棵树的当时和离开那棵树时的心理状态分别是怎么样的?而多年后她的心态又是如何的呢?
  4. (4) 万物有灵,善思之人往往能从这些有灵之物身上得到启示。在这个树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呢?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1. (1) 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的情景。
  2. (2) 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   )
    A . 一牛吃过柳阴西 B . 不脱蓑衣卧月明 C . 收篙停棹坐船中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1. (1) 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
  2. (2)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3. (3) 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2. (2) 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3. (3)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4. (4) 请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chèn)职      (zǔ)咒       热(chén)     (niān)轻怕重 B . (nì)笑        水(zǎo)      (líng)乱     威风凛(lǐn) C . (pǔ)乳        抖(shǒu)     狭(ài)       (cēn)差不齐 D . (chéng)戒     (nüè)待      倜(tǎng)     畏罪(qián)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白雪纷纷何所

    ②陈太丘与友

    ③尊君在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3) 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 . 《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种特殊写法。 C . 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 D . 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礼”,其实他不肯原谅已经知错并表示认错的友人,毫不客气的言辞和“入门不顾”的举动让对方极其尴尬,也是一种“无礼”之举。
古诗文默写

①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狼亦黯矣,而顷刻两毙,,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⑤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⑥诸葛亮《 诫子书 》中写“学”与“志”的关系的句子是:

⑦《论语》十二章中,表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在求学路上要认真处理学习与思考关系,真正做到二者相辅相成。 B . 暑假小辉跟随家人来到大海边,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来形容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再合适不过了。 C . 到了秋天,秋雨连绵,道路上枯叶满地,一片萧瑟。让人不禁想起“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 . 进入初中,开启新的学习之旅,父亲希望小琪能够爱上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于是选择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写成对联粘贴在女儿的书房门口。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的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B .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所写,讲述了“我”和伙伴们去爬悬崖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脱险的故事,让“我”获得了人生启示:面对远大目标,要一步步去做,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C .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D .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名著研习
  1. (1) 结合《朝花夕拾》的研读,完成填空。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如,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再如,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如。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2. (2) 结合《西游记》的研读,完成填空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善提老祖,他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作为兵器。孙悟空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 (1)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 (2) 文章第⑥、⑦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⑥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4. (4) 各个季节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了。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陶醉地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有时还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 (1) 作者为什么要从人们喜欢整容和化妆的现象写起?
  2. (2) 文中写了读书会带给人哪些“优美”的变化?(答出三方面)
  3. (3) 请结合你的一次阅读经历,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你读书时快乐的心境。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请写出题目中“次”的近义字
  2.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表示坐船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 颔联写景的观察点在船上,视眼开阔,心潮澎湃,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C . 颈联点明了时令,而“残”字则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之快而倍感消沉。 D . 尾联直抒胸臆,以设问的形式来表达故园之思。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伊索寓言》讲述了许多古希腊的寓言故事,《女娲造人》也是充满了丰富想象的寓言故事。 B . 郭沫若写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意境美妙,语言铿锵,借助牛郎织女故事,体现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C . 《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意大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 .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通过写《诫子书》一文,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闻,满城的风都是桂花香

    ①闻到桂子飘香,才知与秋撞了个满怀,此刻,秋意浓。

    ②一个清凉的早上,骑着单车去远一点的小集市买菜,闻一闻风里的桂花香。菜农刚摘下的南瓜,还有沾满泥土的红薯,有带露水的空心菜,还有那香喷喷的韭菜,韭菜里还躲了一只纺织娘呢……除此,卖菜的阿婆还带了好几瓶刚捋下的桂花。阿婆说,这个可以泡茶,可以做桂花酒酿元宵,也可以做桂花藕……小小的集市,有着浓浓的烟火味,还有淡淡的桂花味,这样的清晨是有香气的。

    ③(甲)午后,阳光下的桂花,味道似乎更加浓烈,闻香渐入梦乡……似曾相识的情境,仿佛回到儿时,那时,家门口的小院子几十株桂花,房前屋后都是桂子香味,从来没有觉察到这是一种幸福,犹如“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乙)再后来,城市规划初期,大面积收购桂花树,老屋窗户前那株大桂花树,虽然购者以高价来收,母亲始终没有同意。(丙)母亲说,这株桂花几十年了,孩子们回家还能看见这株桂花树,还能闻着桂花香入睡,不舍得卖呢……这桂花树里是满满的记忆。(丁)原来,我们对某一种植物喜爱的执念里,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那里有着我们厚重的光阴……

    ④黄昏,骑着单车回家,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香味,突然,一枚枫叶落在肩上,于是,停下来,贪婪地呼吸着香味,再后来,我又骑上单车,追逐着风中的桂花香味,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穿行其间……这是人类与自然的深情对白。

    ⑤江南的秋是沉甸甸的,千亩梯田层层叠叠,风中,麦浪与稻浪像一条条流动的大河,对面的山坡层林尽染,半山腰的农户家里,硕果累累,红火的辣椒、五颜六色的菊花、金黄的玉米南瓜,秋意浓烈,让人心旌摇曳;北方的秋是苍茫悠远的,浮光掠影的秋日草原,枯草绵延,金黄的胡杨林惊艳了视觉,像打翻的调色板,仰望南飞雁,感受这种苍茫与悠远……

    ⑥对行走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之间的人们,南方是幻觉,北方是梦境;而桂子的香,则是连接幻觉与梦境的桥梁,她唤醒了我们的嗅觉、味觉、视觉……风动,花香,心亦动,那一刻,可以触摸到城市里秋的味道和温度……

    ⑦这香味是人间款款深情。

    ⑧满城尽是桂花香,庭院、马路、溪畔、公园……无处不在,无需停留脚步,她们已经存在,金秋桂子,是一位清丽脱俗的女子,不会因为你是否为她驻足而改变,依旧恣意绽放生命的芳香。

    ⑨“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桂子亦如此,寂静,欢喜……

    ⑩你闻,满城的风都是桂花香。

(选自《合肥晚报》,2019年11月,有改动)

  1. (1) 对第③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丙][丁] B . [甲]//[乙]//[丙][丁] C . [甲][乙][丙]//[丁] D . [甲]//[乙][丙]//[丁]
  2. (2)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桂花的特点。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④段中“贪婪”一词的理解。
  4. (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麦浪与稻浪像一条条流动的大河,边流边唱着秋的赞歌。

  5. (5) 简要分析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感恩我的老师,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抚慰我心灵的创伤,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 B .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C . 在广州几条繁花的商业街上,观光旅游的人流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D .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名人读书)

    他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他在清华读书四年,北京的著名景点几乎没有去过,时间都用在“横扫整个清华图书馆”。他曾经说过,“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他就是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

(全民阅读)

    2015年3月,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其实早在2014年,温州市就应市民读书要求,推出了“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

    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粮仓”。

——《半月谈》

(阅读调查)

图片_x0020_100024

(文化时间)

    听一听手机音频课程,在博物馆触摸活生生的历史,电影院里小镇青年的身影越来越多,24小时书店的灯光依然吸引着年轻人……岁末年初,我们关注多种多样的文化时间,这些文化场景的鲜活切面展现着当下文化生活的全景,而关注文化时间的变迁,也是在见证时代进步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2日12版)

(大书无形)

    “……除了有形的书,还有无形的书。这个无形的书就是生活、就是社会,我们要读生活,读社会这本大书。如果只能读有字的书,那就不是一个好读书人。只有把书本与社会结合起来读的人才会是一个好的读书人。……”

——章开沅《读书人的三重境界》

    “欲从世间万物而学之,正当汗漫九垓,历游四宇,读无字之大书,方得真谛。”

——顾炎武《日知录》

班上召开“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班会,你们组收集了以上材料。

  1. (1) 请认真观察图二,写出你的发现。
  2. (2) 结合上面的材料,谈一谈你对“书”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形成经典是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时势和机遇,最重要的是要靠时间流水的洗涤,就如同新疆玉龙喀什河里和田籽料的形成一样,经过千年百代还能留传下来,才可称为经典。②经典质量须过硬,本身质地越坚硬,越能经受流水翻滚涌动、冲撞磨擦的考验,作品也就越有品位和境界。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而光彩夺目;欧阳修的《秋声赋》,因有“奈何以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的谦卑而生智慧;《徐霞客游记》则因“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而令人景仰。④在传播方面,专家选本、个人文集和大众喜爱相互结合方能成为诞生经典的窠巢,从未进入专家选本和个人文集的作品最后能成为经典的概率是很低的。

A . 第①句将时间比作流水,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在经典形成中的检验作用。 B . 第②句中,“经典”“考验”“坚硬”三个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C . 第③句用两个分号隔开了有关经典的三个事例,三个事例之间是并列关系。 D . 第④句中的“窠巢”一词,本指鸟兽的窝,文中喻指促生经典的载体。
请为下面这首诗歌设计展现其意境的微电影镜头脚本。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②杳杳:深远的样子。

镜头脚本设计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方拍摄

钟鸣声

营造出(氛围),表现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