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

1.物理变化
(1)特点没有生成新物质
(2)实例
铁块熔化成铁水;水汽化为水蒸气;氧气液化为液态氧;切割玻璃、钢铁;石油的分馏。
2.化学变化
(1)生成新物质
(2)实例
米饭熟了;把石油裂化;点燃火柴、纸片;把锌粒投入稀硫酸;在空气中加热铜块。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题库

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是(    )


A . 化学变化 B . 物理变化 C . 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D .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 (2) 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3. (3) 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 B . 食物腐败 C . 活性炭吸附色素  D . 矿石粉碎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风力发电 B . 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 C . 海水晒盐 D .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 (1) C,F两种途径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途径A和F都会用到一种黑色的物质做催化剂,其作用是
  3. (3) (填字母)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 (4)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填字母)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5

A . 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日行灯(车头灯)的反光镜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为了探究发生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日行灯的结构图如图:

  1. (1) 初步探究

        【猜想】日行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镜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镜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料好,热变形温度为200~280℃,可长期在130℃下使用。铬的熔点为l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20分钟测一次反光镜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小时后保持在75℃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 。

  2. (2) 进一步探究:

    【观察】发现灯座的焊接点附近有松香残迹。

    【查阅资料】松香外观为淡黄色至淡棕色(粉末为白色),有松节油气味,密度1.06~1.09/cm3 , 软化点72~76℃,加热后能挥发,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以上资料中主要是表述松香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提出假设】反光镜上面部分发白是由于松香加热后挥发并在反光镜上冷凝产生的。

    【制定方案】发白处可用来清洗,使它溶解。

    【实验】按制定方案清洗,表面的白色固体溶解,反光镜重新变得光亮。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电灯发光 B . 木炭燃烧 C . 食物霉变 D . 燃放烟花
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 “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众人拾柴火焰高”——说明可燃物越多,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D .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熔点很高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方法,均可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粗盐.
  1. (1) 这种方法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粗盐经过、过滤、可得到初步提纯,再通过化学方法获得精盐。
  2. (2)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 (3) 蒸发过程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某同学为了加快实验,想持续加热快速蒸干,则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4. (4) 某同学所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    (选填字母序号)。
    A . 溶解时将 5.0g 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 . 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C . 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用“ ”.“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模型图。结合该图回答:

  1. (1) 此过程为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 (2) 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
铁、锌、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 (1) “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氢氧化亚铁等物质,该过程主要发生了变化。
  2. (2) 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一定质量的锌、铁、镁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曲线X、Y、Z分别表示镁、锌、铁的反应情况 B . 三份稀盐酸可能都被完全反应 C . 三种金属的质量关系一定是m<m<m D . 反应结束后铁、锌和镁一定都没有剩余
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看油是否透明 B . 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 . 闻油是否有异味 D . 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 .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D .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的方法
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H3CH2OH。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挥发后的气态酒精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爆炸燃烧。在新冠肺炎防疫战中,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在皮肤消毒和医疗器械消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请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关于酒精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 (2) 酒精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小科配置75%的医用酒精500ml,内含有酒精多少克?(75%的医用酒精密度=0.8克/厘米3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石蜡熔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煤干馏,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 . 钢铁生锈,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 . 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 . 水电解是物理变化 B .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 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以上均填序号)

①酒精燃烧②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液氧 ③水是无色液体④铁能生锈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6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⑧铁生锈⑨镁的熔点为648.8℃⑩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

物理变化:没有的变化;一般来讲,物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的变化;一般来讲,燃烧、腐烂、变质、生锈等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否

化学性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毒性、氧化性、酸碱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