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 (1) 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 (2) 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 (3)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如图甲是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情形,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
  2. (2) 说明实验中选择等大蜡烛的目的:用没点燃的蜡烛找像的过程中替代的是物还是像
  3. (3) 实验中小明小组的同学们实验中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得到了如表的实验数据.发现第1次数据有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去掉这组数据还能得出结论吗?若能请你写出

     实验次数

     物到镜面距离/cm

     像到镜面距离/cm

     1

     3.52

     2.32

     2

     3.33

     3.33

     3

     4.65

     4.65

     4

     6.80

    6.81

  4. (4) 实验后,同学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人看到像的原因和所成像的性质.
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 (1) 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大小关系.
  2. (2) 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3) 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
  4. (4) 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cm,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1) 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

  2. (2) 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

  3. (3) 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 (4) 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5. (5)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如图甲是小婧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婧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它能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实验时,小婧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 (4) 经过三次实验,记录像的位置A′、B′、C′与对应物的位置A、B、C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为了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接下来小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小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小梦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4. (4) 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梦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 .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 .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如图,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 (1)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5cm 处放一只点燃的蜡烛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 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B 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 说明
  3. (3) 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线把蜡烛 A 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 否合理? ,理由是
  4. (4) 实验中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 A 的方向倾斜,像的位置将会 (填“升高”或 “降低”)
  5. (5) 若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能” 或“不能”)看见蜡烛 A 的像;
  6. (6) 实验后,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为了使蜡烛 A 的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的环 境中进行(“较亮”或“较暗”);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结合图中的实验情景,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图①中的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2. (2) 图②中,(选填“甲”或“乙”)的机械效率高;
  3. (3) 图③研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立在桌面上。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时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2. (2) 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的石英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3. (3) 小明患有近视眼,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矫正近视眼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所示。

  1. (1) 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2 mm的两块玻璃板,选择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2. (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 (3) 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cm。
小东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光学实验探究。他将透明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白纸上,进行如下操作:

⑴小东将一支蜡烛点燃,竖直放在薄玻璃板前面的A点处,他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在镜中的像。小东再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竖直放置在薄玻璃板后并调整位置,直到从各个角度看去它都跟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⑵小东又将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薄玻璃板前面的B点处,并调整位薄玻璃板后的蜡烛位置,直到从各个角度看去它再次跟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根据以上实验情景,小东得出初步结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有关”或“无关”),判断依据是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
  2. (2)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 A所成的像重合。
  3. (3) 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关系 。 
  4. (4) 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5. (5) 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6. (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厚度为2mm的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并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129649875 图片_x0020_2047597242

实验次数

1

2

3

4

lA/cm

5.40

7.15

9.80

12.50

lB/cm

5.20

6.96

9.61

12.32

  1. (1) 在玻璃板的左边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则较亮的像是光线经(选填“MM´”或“NN´”)表面反射形成的;
  2. (2) 小明把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在玻璃板的右边,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 , 记录在上面的表格中。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像到反射面的距离(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
  3. (3) 为了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较亮的像的位置上,(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如果白卡片上(选填“有”或“没有”)棋子A的像,则说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和白纸上标记的镜面位置。

①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玻璃板后放一根等大的未点燃的蜡烛N。小芳从这一侧观察并移动找像,图中镜面的位置是在(均选填“M”或“N”) 这一侧沿镜面在白纸中央划出的一条细线。

图片_x0020_1709469317

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 (1)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2. (2) 如图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A或B)的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4. (4)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5. (5) 艾英正面对着玻璃板,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6. (6)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 (1) 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所用的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2. (2) 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棋子A/棋子A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3. (3) 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应将光屏放在(棋子A的位置/棋子B的位置),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棋子A的像;
  4. (4) 小红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到两个像,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她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物距/像距)测量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mm。

法拉第在研究磁场时创造性地运用了磁感线来形象直观的描述磁场。下列做法应用了同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 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时,把振动的音叉与悬挂的乒乓球接触 B .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忽略杠杆自身的重力和阻力 C .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在平面镜的后面放置一个大小相同的蜡烛 D . 探究压力产生的效果时,使受力面积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