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知识点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知识点题库

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倒立等大的实像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 .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 .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B .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C . 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 .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把一只点燃的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小聪、小明分别做了两个不同的探究.
  1. (1) 小聪利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选择器材a、c、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②选择器材a、d、e、f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选择器材a、b、d、e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小聪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 . 比值法 B . 等效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估算法
  2. (2)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使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如图2所示,当他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清晰的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 (1) 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2. (2) 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 (3) 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调整器材高度时,应(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 (2) 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 (3) 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 . 50cm﹣60cm B . 60cm﹣70cm C . 70cm﹣80cm
  4. (4) 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填“虚”或“实)像.
  5. (5) 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包括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在利用光具座做 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时:

 

  1. (1) 小明同学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同一高度后,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其原因是
  2. (2) 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光屏如图甲所示放置时,在光屏上恰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 相同。
  3. (3) 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填“上”或“下” 移,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蜡烛、光屏不动,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 移。
  4. (4) 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 图中未画出 ,这时需要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 (5)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小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6. (6) 小红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进行了两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该同学在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7. (7) 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填“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 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 (1) 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 (2)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选填“大”或“小”)一些。
  3. (3) 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高压锅的作用是增大锅内气压,从而锅内水的沸点(选填“提高”或“降低”)。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分别调整光屏到透镜距离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透镜距离恰好相等。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正确的是(  )
A . 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 B . 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C . 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 D . 发光体离甲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透镜的距离
如图是小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室中提供的玻璃凸透镜有“A”、“B”、“C”三个,其规格见表格甲。

凸透镜

直径/cm

焦距/cm

A

5

10

B

10

15

C

15

15

  1. (1) 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若透镜位置偏高, 则像可能会成在光屏中心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2. (2) 在图乙所示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此时使用的凸透镜可能是表格中 (选填“A”、“B”、“C”)凸透镜。
  3. (3) 实验过程中,小虎先后使用了“A”、“B”、“C”三个透镜做实验。当物距相同时,选用(选“A” “B”“C”)在光屏上成的像最明亮。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 (2) 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 (3) 如果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应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片_x0020_100038

  1. (1) 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可确定出焦距f= cm;(选填“0”、“10”或“20”);
  2. (2) 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
  3. (3) 移动蜡烛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4. (4) 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15cm处时,光屏上会出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再靠近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77118536

A . 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 .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 . 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 . 此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 15cm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____。
    A . 10.0cm B . 20.0cm C . 30.0cm D . 35.0cm
  3. (3) 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佳佳在实验室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1. (1) 如图是佳佳实验中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佳佳将光屏放到80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成像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 (3) 若在实验(2)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会出现一个(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 (4) 在实验(2)基础上,若元件位置都保持不变,换用一个口径相同但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为了还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光学元件是镜。
  5. (5) 在实验(2)基础上,若将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在另一侧的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完整的像。
小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仅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0cm时,在光屏上均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36cm B . 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f<6cm C . 凸透镜距光屏3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 . 凸透镜距光屏6cm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