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知识点题库

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 - , 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 - , 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只有③ D . 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

A .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 .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C . 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 D . 帮助人类研制电脑软件
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

  1. (1) 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  MgCl2+2AgNO3=2AgCl↓+Mg(NO32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运用(填“归纳”或“演绎”)  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  法.

  2. (2) 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  .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3. (3)

    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 ,不同点有  .

    A.易溶物质

    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

    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D.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E.23℃时的溶解度

    F.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

  4. (4) 用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改造物质

    从古希腊炼金士到今天的化学工作者,都用了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证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可采用蒸馏法和结晶法中的  ,在生活生产中通过蒸馏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通过结晶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 ,得出的性质是 ;

(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 、 ;

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 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实验验证 B . 提出假设 C . 观察现象 D . 做出结论
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验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 . 猜想 B . 交流 C . 实验 D . 查阅资料
为了探究铝是否具有可燃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这属于科学探究阶段中的哪一步(   )

A . 提出问题 B . 设计实验 C . 进行实验 D . 交流讨论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猜想 B . 实验 C . 推理 D . 归纳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条件。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60℃,烟煤的着火点为550℃

  1. (1) 【提出猜想】

    猜想1:;猜想2:物质需要与氧气接触

    猜想3:

  2. (2)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药品



    ③点燃酒精灯,对准石灰石部位加热

    右侧红磷燃烧,石灰石不燃烧

    猜想1成立

    ④待右边红磷(足量)熄灭后,

    猜想2成立


    左侧红磷燃烧,烟煤不燃烧

    猜想3成立


  3. (3) 【反思交流】

    ①实验过程中右侧注射器的作用是

    ②有同学认为本实验中石灰石是多余的,理由是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

  1. (1)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理由二是
  2. (2)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3. (3)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4. (4) 【应用与拓展】

    假设乙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现只用一种试剂对滤液进行处理,回收NaCl晶体。请简述其操作过程

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下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 .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 .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 .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 .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下列是化学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常温”通常是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1. (1) 表格中②的氧气体积为mL,通过以上实验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为
  2. (2) 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最适合的条件是(填序号)。
  3. (3) 定量比较反应快慢,除了表格中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可用什么实验方法?请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5. (5) 查阅资料可知: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速率,给你一根铜丝、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火柴、试管、5%过氧化氢溶液等。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1. (1) 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2. (2)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a.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b.H2+CuO 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

    有硫酸铜生成

  3. (3) 【表达交流】

    ①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②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

  4. (4) 【反思拓展】

    ①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②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 (1) 在A,B,C,D实验中,某些实验设计的原理是相同的。

    稀释浓硫酸

    探究燃烧条件

    探究中和反应

    探究铁钉生锈

    A

    B

    C

    D

    其中实验B与(填字母)归为一类,依据是它们都采用的科学方法。

  2. (2) 过量的CO2能与Ca(OH)2反应如下: Ca(OH)2+2CO2=Ca(HCO3)2

    同理过量的CO2也能与NaOH反应:NaOH+CO2=NaHCO3

    写出侯德榜(如图纪念邮票)制碱法的第一步反应:向氨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第二步利用减压蒸发方法获取副产品NH4Cl,在当时,它的用途是用作,这也是侯德榜对人类的贡献之一。

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 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猜想与假设 B . 设计实验 C . 操作实验 D . 得出结论
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可能是石蜡蒸气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什么?

烧杯内壁有水雾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

将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中 后取出,观察其炭化程度

A .    B .    C .    D .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 可能是依盐酸 ,同学甲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观察与问题 B . 假设与预测 C . 设计实验 D . 解释与结论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 . 猜想或假设 B . 提出问题 C . 设计实验 D . 结论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小刚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化学中的指示剂一样,遇到物质颜色会发生改变,就小刚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实验 B . 假设 C . 观察 D . 结论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 电水壶用两脚插头 C . 用钢丝球擦洗铝制炊具 D . 在高原地区使用高压锅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