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微粒性 知识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基本特性是:
1.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2.体积的质量都很小;
3.是不断运动的,微粒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微粒间有间隔。

物质的微粒性 知识点题库

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质量很小 C . 分子体积很小 D . 分子间有间隔
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

A . 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 .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 .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 .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理由:

当你打开试卷时,可能会闻到一些油墨的气味,这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   )
A . 质量很小 B . 不断运动 C . 体积很小 D . 之间有空隙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 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空隙 C .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金属铁是由(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构成的。
  2. (2)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填“原子”、 “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3. (3)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在榆林一中的交流活动中,小明表演了两个魔术:
  1. (1) 变色字画:小明在一张白纸上喷上一种无色的液体,纸面上出现了红色的握手图形和你好字样(下图)。然后将字画在空气中抖动,字画又变成一张白纸。小明喷洒的无色液体可能是,字画消失的原因是

  2. (2) 吹气生火:小明用棉花包住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下图),向棉花上吹气,观察到棉花燃烧。

    ①完成化学方程式:2Na2O2 + 2CO2= 2 + O2

    ER5由上述现象你得出的一条结论是

2016 年 12 月 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容桂,方便了容桂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停止运动 B . 分子质量变大 C . 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D . 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 (1) 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 (3) 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⑤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 (1) 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2. (2) 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等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填营养素名称),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3. (3) 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4. (4) 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 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 (5) 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②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18

    ③锌是人体重要的常量元素      ④人体缺锌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某学生早餐奶的营养成分如图所示,其中的“钙、钠”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单质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 分子数目变少 B .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氧气浓度不同 C .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正确的是为(  )
A . B . C . D .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B .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C . 空气液化时,各组分的微粒会变小 D . 干冰气化过程中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关于丁酸乙酯(C6H1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 . 丁酸乙酯的式量为116g C .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 .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非常有必要。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 . 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 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 D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成语“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铁杵磨成针”发生了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春节期间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春联字迹长久不变,体现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3. (3) 古诗句“墙角数技梅,迎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们能闻到梅花香,体现分子具有的性质(填序号);

    A分子很小,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 (4) 我国晋代炼丹家葛洪著《抱朴子》中记载“以曾青(CuSO4溶液)涂铁,铁赤色如铜”。是现代工业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变大 D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该方法应用正确的是(   )
A . 用明矾净水——降低了水中Ca2+、Mg2+的浓度 B . 液氧和氧气的颜色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C . 用过氧乙酸消毒时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废液至中性——钙离子与硫酸根结合生成微溶性的CaSO4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1. (1) 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 (2) 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下列肥料属于化肥的是____(填序号)。
    A . 人畜粪便 B . 植物沤制物 C . 草木灰 D . 尿素
  3. (3) 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是,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该元素的名称是

  4. (4) 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明矾中钾离子的符号是;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