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知识点

燃烧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原理: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探究燃烧条件时要进行对比实验,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知识点题库

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 . 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  (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
[拓展延伸]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是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文学解释,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通过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可以探究出的燃烧条件是 .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较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生五氧化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

    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自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

(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所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3. (3) 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 . 作反应物 B . 隔绝空气 C . 升高温度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此时将火柴靠近管口处,再迅速移开火柴,火柴立即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沸腾时,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 . 管口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 火柴完全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等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 (1) 实验A中水作用是
  2. (2) 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
  3. (3) 实验C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的结论
  4. (4) 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同学们兴趣的重要手段,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 (1) 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先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如图2所示:

    a.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22

A . A B . B C . C D . D
探究物质燃烧。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的重大损失再次提醒人们,合理的控制燃烧非常重要,小明利用下列装置对物质燃烧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和观察记录如下:

图片_x0020_977008661

实验①: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不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不燃烧。

实验②: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

实验③:更换燃烧管(装有等量硫粉),挤压滴管A,在尾气处理接口接上D装置,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后,点燃酒精灯,硫粉不燃烧。

实验④:更换燃烧管(装有等量硫粉),拆除D装置,挤压滴管B点燃酒精灯,硫粉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 (1) 上述实验中的对照实验(填实验编号)和获得的相应结论。

    第1组对照实验:,结论:

    第2组对照实验:,结论:

    第3组对照实验:,结论:

  2. (2) 实验③中需待D中溶液变浑浊后再点燃酒精灯,其原因是
  3. (3) 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不包括处理尾气的反应)
  4. (4) 有一种吹不灭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

    (查阅资料)该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触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发生燃烧,从而使蜡触复燃。蜡烛燃烧时金属不燃烧的原因是;试再举一例运用此原理灭火的生活事例

  5. (5)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自选试剂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机,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是银白色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

    该金属是镁

    在上述探究触芯内金属成分的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有

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步骤 1.升温至 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步骤 2.继续升温至 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图片_x0020_1685209157

  1. (1) ②③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2. (2) 若要得到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
  3. (3) 无烟煤(是/不是)可燃物,若使其燃烧还可以尝试进行的操作是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 (1) 如图1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917536208

    ①可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③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

    ④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 (2) 3月21日江苏响水县某化工公司因爆炸导致火灾,消防员动用高压水进行灭火。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3. (3) 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如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填字母序号)。

    图片_x0020_656185439

2019年4月15日晚,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塔楼遭遇火灾,现场火光冲天屋顶烧毁,塔尖烧塌,建筑受损严重,此次大火燃烧近4小时才被扑灭,巴桌圣母院的木质结构是本次事故的“帮凶”。
  1. (1) 消防队员发现,在燃烧时架空结构的木质比压实的木材火势更大,请你分析原因:
  2. (2)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甲同学利用下图微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图片_x0020_1257737043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Ⅰ:挤压滴管1,反应一段时间,排尽装置内空气后,微热燃烧管至60℃

    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

    其原因是。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挤压滴管2,反应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60℃。

    白磷

    红磷不燃烧。

    双球管中有氧气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3. (3) (拓展迁移)如在燃烧管中只加入镁条,挤压右滴管并引燃,再挤压左滴管后,镁条继续燃烧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所示实验仪器的名称:a
  2. (2) 写出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连接A、B装置,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4. (4) 利用C、D装置制取CO2 . 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图片_x0020_100012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2: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空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3: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4:打开K1、K2 , 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 , 此时进入量筒B中的水的的体积为1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A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 , 如果观察到量筒的水进入A的体积为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4. (4) 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
  5. (5) (交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白磷为可燃物,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3 图片_x0020_100014

    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6. (6) 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7. (7) 下列关于实验数据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

    ②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继续燃烧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时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

下列图标表示“节水”的是(   )
A . B . C . D .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B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D . 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证据

结论

A

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

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

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

C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固体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D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A . A   B . B   C . C   D . D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1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2. (2) 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图3是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观察到(选填“a”“b”“c”)处的磷先燃烧。
  4. (4) 指出图4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