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3.建立者:刘邦,即汉高祖
二、“文景之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减轻刑罚: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题库

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不属东汉“王朝周期”的选项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外戚宦官专权 C . 光武中兴 D . 黄巾起义
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 . 重农 B . 重商 C . 农商并重 D . 发展手工业
“文景之治”是指(    )
A .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 .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 .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 .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实行“马上治天下” C . 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 .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材料三:“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历史上称作什么?是汉朝推行哪种政策的体现?

  3. (3) 结合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谈谈你的感想和启示?

刘邦建立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秦朝 C . 西汉 D . 唐朝
《史记》记载:“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国家安定,只要没有洪涝和干旱灾祸,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裕。”“京城的钱财多达以万贯计,穿钱的绳索都腐朽了,根本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钱。太仓的谷物一年积压一年地堆放,满得散落到了仓外,都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地步,”汉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 秦始皇的横征暴敛 B .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打击 C . 体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D . “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
A . 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 . 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 C . 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 . 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秦亡汉兴”的历史值得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回顾知识“秦的暴政”包括哪些?(写出三例)
  2. (2) 秦朝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请问公元前 209 年,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的是哪两个人?
  3. (3) 阅读材料: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

    材料描述的治世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 (4) 从“秦亡汉兴”的历史中,你感悟到了哪些道理?
奔小康,是近年来我们的大目标,在汉朝也出现了类似小康生活的两个治世局面,他们分别是(   )
A . 文景之治、开元盛世 B . 光武中兴、开皇之治 C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D . 开皇之治、开元盛世
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   )
A . 加紧对农民控制 B .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 . 实施了严刑苛法 D .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右图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明代《农政全书》记载上海等地出现了稻棉轮作制……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

——曾勋、马成《农学历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
  2. (2) 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 (3) 据材料三,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据材料四,指出明代江南地区水稻耕作技术提高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汉初,汉高祖及其继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其时间可以描述为(    )
A . 公元前2世纪 B . 公元前3世纪 C . 公元2世纪 D . 公元3世纪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勤俭治国等措施。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 . 西汉统治者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本色 C . 西汉国力尚弱,统治者还不能享受 D . 西汉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
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指刘邦统治时期 B . 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 . 重视“以德化民” D .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王朝以德治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出现了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文章《品“德”》

材料二:唐玄宗即位后,马上下令减免赋税,促使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唐玄宗在全国范围内开了一个检田括户的运动,设了十道劝农使,分头到各地检查未曾登记的土地和豪族、官僚等荫庇的劳动力,将检括到的土地没收,分给无地之人。对于“帐外”人口则重新登记,就地入籍。这次运动使唐朝政府增加户口八十余万。

——摘编自《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万人)

耕地数(万顷)

米价(千文/石)

1661年

323.3

58.7

0.963

1685年

332.4

72.7

0.539

1724年

533.6

80.0

0.525

1753年

1651.4

83.1

1.012

1784年

3283.2

89.8

1.412

1820年

4799.2

95.0

2.432

——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四: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摘编自《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王朝出现的“开国盛世”名称。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唐玄宗为促进国家经济繁荣采取的重要措施。
  3. (3) 材料三表格中该地区1753﹣1820年粮食价格(米价)变动呈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这个“新的朝代”的建立者是(   )
A . 项羽 B . 刘邦 C . 陈胜 D . 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