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北方战乱,而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结果(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

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草木皆兵  ④揭竿而起  ⑤风声鹤唳  ⑥斩木为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④⑤⑥ D . ②③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请你算一算从西汉建立到东晋建立相距多长时间?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经济发展状况有何不同?

  3.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 . 曹魏 B . 东晋 C . 西晋 D . 前秦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两大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④南方没有战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 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 纸币“交子”的出现 B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 . 铁器牛耕的推广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现如今,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要远远超过北方经济发展的程度。早在魏晋南北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就得到了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 .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 人口的大量迁徙 C . 统治者的措施 D . 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改革户籍/土地私有/鼓励耕织)
  3. (3) 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学习历史的方法、技能多种多样,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任务。

任务一【识别史料】
任务二【史料研读】

任务三【学以致用】

【示例】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品质:


材料一:(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材料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

材料四:

材料五: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堿,为来往使围、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七上历史教材

  1. (1) 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实物遗迹是第一手史料,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

    A.请判断下列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直接证据的有哪些?(只填序号)

    ①大禹治水②李白《古风》评秦始皇③司母戊鼎④云冈石窟

    ⑤河南洛阳白马寺⑥马王堆汉墓帛书⑦诸葛亮草船借箭⑧祖冲之纪念银币

    非直接证据:

    B.上列可用于了解佛教传入我国并产生影响的有(只填序号)

  2. (2) 材料反映了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及景象。请找出信息点用以说明。

  3. (3) 请判断上列两幅哪个是魏碑书体?
  4. (4)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一,写出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一点即可)
  5. (5) 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这幅图的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

  6. (6) 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史》

材料三: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 (1)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势。而这一时期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趋势如何,是何因素导致的?
  3. (3) 根据四则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 . 源于自然灾害 B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阻碍民族交融 D .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
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 (1) 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 (2)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3. (3) 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4. (4)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6. (6) 和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结合你平时的所见所闻,谈谈对家乡开发有什么建议或在开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 社会动荡不安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丝绸之路开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既没有受饿挨冻的人,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译文

材料二  经过从汉末至隋朝统一约四百年的开发,昔日地广人稀的穷乡僻壤,焕然呈现出“连宇高甍,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江南基本经济区。

——摘编自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当时江南经济的状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原因。
  4. (4) 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 . 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③江南统治者不重视经济发展   ④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 . 南方轻徭薄赋,社会相对安定 C .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D . 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