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知识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知识点题库

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依赖环境 C . 环境改变生物 D . 生物改变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无毒蛇具有毒蛇样鲜艳的色泽斑,此现象是(  )

A . 保护色 B . 拟态 C . 警戒色 D . 适应性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 B . 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 . 蜥蜴的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D . 鲫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青蛙和蜘蛛是关系。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若该环境受到了汞污染,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2. (2) 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图中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3. (3) 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环境。
  4. (4)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能力来实现的。
许多鸟具有保护色,但仍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    )
A .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B . 生物对环境完全不适应 C . 生存竞争 D . 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太差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 . 蛾类夜间活动 B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 . 蛇的冬眠 D . 仙人掌的根系特别发达
下列结构特点不能增大表面积的是(  )
A . 根尖成熟区外的根毛 B . 小肠内表面的皱襞 C .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D . 肺内有无数个肺泡
钓鱼岛上海风强,岛上植物长得又矮又粗壮,这体现了(  )
A . 生物依赖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B .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 C . 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 .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沙漠里有一种鼠,它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 . 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 B . 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 C . 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作准备 D . 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
下列生物现象中,哪一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 . 河边垂柳的枝条,垂向河面 B . 仙人掌适应干旱而叶变成刺 C .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而肥沃 D . 雨露滋润和苗壮
沙漠中生活的骆驼,蹄子宽大,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 . 猫头鹰的视网膜上有大量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觉察到及其微弱的光亮 B .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 C . 葱的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 D . 竹节虫长得像竹子的枝叶
人们将“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很快在滇池蔓延,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只能影响环境。(判断对错)
蝗虫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几乎融为一体,这个现象说明(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
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金丝燕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调查发现,由于过度采集燕窝,金丝燕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请据资料回答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生态系统。
  2. (2) 根据金丝燕的结构特征,它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类。
  3. (3) 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从阳光、温度和盐度中三选一)。
  4. (4) 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环境。
  5. (5) 金丝燕的灭绝将会对多样性造成影响。
  6. (6) 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资料一:云霄漳江口红树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滩涂上生长着秋茄、桐花树、木模、海漆、老鼠勒等5科6属6种红树林植物。2017年11月29日还监测到全球濒危水鸟黑脸琵莺及黑嘴鸥、红脚鹬等国家重点保护水鸟,它们的喙尖而长,便于啄食水中的鱼类。

资料二:互花米草(学名: 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原产北美,上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它的疯长正在使大片盐沼植物消失,漳江口红树林也面临它的威胁。

  1. (1) 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其所提及的最大分类单位是
  2. (2) 红脚鹬的喙具有的特点,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 (3) 互花米草学名中的种加词是,它的引入对红树林造成威胁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入侵。
因素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又有。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属于;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属于
资料分析

资料一: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有70公顷天然红树林,22种红树植物,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鸟类。每年有十万余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

资料二:2021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深圳市举办以“山海连城•自然深圳”为主题的世界森林日宣传活动。目前全球地表面积的30.6%被森林覆盖,森林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有涵养水源的能力,防止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1. (1) 阅读资料一,候鸟南迁过程中,需要长期飞行,请写出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至少写出2个)
  2. (2) 阅读资料一,我们知道红树林是候鸟越冬的好地方,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是由所决定的。
  3. (3) 阅读资料二,关于森林的作用描述说明了___________
    A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4. (4) 阅读资料二,森林不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蕴含水源,所以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填写“地球之肺”或“地球之肾”)
综合应用

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金丝燕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调查发现,由于过度采集燕窝,金丝燕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请据以上说明回答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生态系统。
  2. (2) 根据金丝燕的结构特征,它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类。
  3. (3) 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从阳光、温度和盐度中三选一)。
  4. (4) 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环境。
  5. (5) 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海边的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拥有800多亩红树林。这里海浪冲击力大,泥土松软且缺乏空气,但是红树林的“居民”各有应对妙招。例如红海榄会从枝干上长出特殊的根,根的表层有帮助气体交换的孔隙,根中也贯穿着很多空隙,并不适于吸收泥土的营养物质;长得长的特殊根还会像拐杖一样扎进泥土里。每逢海水退走后,螃蟹才出洞,捡食落在泥地上尚未腐烂的落叶、残花和果实;在树顶筑巢的鹭鸟也会飞下来,迈开长腿涉水,用长嘴东翻西找,吓得螃蟹四散奔逃。

  1. (1) 红树林是的统一整体,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让这里生机勃勃的能量源头是
  2. (2) 红树林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螃蟹和鹭鸟是,泥土中的使落在泥地上的叶、花、果腐烂。
  3. (3) 请根据资料,写出一条包含三种生物的食物链:
  4. (4) 红海榄的特殊根的功能是。红海榄这种生长现象体现了生物能环境,请在资料中找出另一相似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