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知识点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2)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知识点题库

某学习兴趣小组设计了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10只鼠妇,过一段时间观察统计鼠妇的分布情况,下表是该小组重复5次所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2

3

4

5

6

7

8

9

明亮

7

4

1

0

0

0

0

0

阴暗

13

16

19

20

20

20

20

20

A . 该实验过程中明暗两种环境的差异只能是光照 B . 该小组重复实验5次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 . 实验中明暗两种环境所放入的鼠妇大小可以不同 D . 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兴趣小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次/分)平均值

1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

25℃

97(每条金鱼测3次)

2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35℃

97.5(每条金鱼测3次)

3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冰块

15℃

35(每条金鱼测3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可以通过观察每分钟金鱼 张合的次数来测定.

  2. (2) 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同一条件下 测试金鱼的呼吸次数.

  3. (3) 在2号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原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组与2号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 ;理由是

  4. (4) 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 (填增加或减少).

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1. (1) 资料一:海洋中生长的珊瑚五颜六色,珊瑚是由许多微小的珊瑚虫聚合而成的,珊瑚虫内有许多共生的单细胞冲黄藻.珊瑚原本是白色的,但由于虫黄藻携带各种不同的色素,从而使珊瑚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①珊瑚虫和虫黄藻在分类上分别属于

    A.节肢动物单细胞藻类

    B.腔肠动物单细胞藻类

    C.节肢动物多细胞藻类

    D.腔肠动物多细胞藻类

    ②虫黄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珊瑚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可以作为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是生产者.珊瑚虫和虫黄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填“共生”或“寄生”).

  2. (2) 资料二: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由珊瑚虫、藻类、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命形式组成的聚集体,各种生物之间关系紧密,比如海胆、雀鲷以藻类为食,长棘海星捕食珊瑚虫,肉食性鱼类又会以海胆、海星等为食,微生物在环境净化和位置循环方面则发挥着重要作用.雀鲷虽是食草的,但却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会驱赶海胆和长棘海星,避免藻类和珊瑚虫被大量捕食.

    ①以上珊瑚礁区域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生态系统.请写出以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②雀鲷和海胆的关系是(填“捕食”或“竞争”).

  3. (3)

    资料三:珊瑚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温度、良好的水质以及充足的光照等,当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共生虫黄藻就会游离到环境中,使珊瑚变白,这种现象称为珊瑚白化,所以科学家把共生虫黄藻密度作为反应珊瑚白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对我国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的珊瑚白化现象展开了研究,他们定量分析了2006年6月、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采自大亚湾海域的多种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作为反应珊瑚白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以下是科学家研究的部分结果:

    ①请解释科学家将共生虫黄藻密度作为反应珊瑚白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的原因:

    ②结合图a的研究结果,分析图中四种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最大的时间都是.结合图b中科学家对两个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共生虫黄藻密度最大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你帮他完成这个探究。
  1. (1) 你认为他在的环境中能找到探究实验用的蚯蚓。
  2. (2) 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的是变量,要保证变量唯一。
  3. (3) 作出的假设是
  4. (4)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①准备一个盒子,以盒子的横轴中线为界,一侧在底部铺上一层湿土,另一侧在底部铺上一层

    ②在盒子两侧的中央各放入形态、大小、活力相似的蚯蚓,盖上盒盖;

    ③实验过程中,保证盒子两侧蚯蚓所需的其他条件要

    ④观察,记录:几分钟后,观察盒子两侧蚯蚓的生活情况并记录。

  5. (5) 得出结论:
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请你参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右图,制作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1. (1) 请你作出假设
  2. (2) 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3. (3) 你的实验结果:蚯蚓在(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4. (4) 你的解释是蚯蚓的呼吸是靠来完成.
小丽同学想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她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步:取两片面包片,每片40g,高温烘干后,贴上标签A、B。

第二步:A面包片不作处理,在B面包片上均匀喷洒适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把A、B两片面包片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你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用“等质量”的面包片的目的是
  3. (3) 请你预测实验现象:A;B
  4. (4) 你认为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善吗?如若完善,请阐述你的理由;如若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改进的措施。
  5. (5) 除水分外,霉菌生存的条件还包括等。日常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就会腐败变质,请你写出一种食品保存的方法
同学们对鼠妇生活环境很有兴趣,对鼠妇生活环境调查数据如下表,可知鼠妇适宜生活环境条件是( )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槽边的石头下

29

干草地

2

湿花盆下

16

A . 阳光充足 B . 阴暗潮湿 C . 空气新鲜 D . 高温潮湿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的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 (2) 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 (3) 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4. (4) 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
  5. (5) 请仿照以上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某工厂座落在小河边,每天都要向河中排放废水,工厂承诺已对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对农作物无害,小华为了探究该工厂排出的废水是否真的对小麦的生长没有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 (1) 小华根据以上信息作出的假设是
  2. (2) 方法步骤:①取两盆生长相近且健壮的小麦幼苗,分别标上A、B。

    ②将A、B两盆小麦幼苗都放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并向A盆中浇灌适量含化工厂废水的河水,而向B盆中浇灌不含化工厂废水的河水。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小华可观察的指标是小麦幼苗的长势、叶片的颜色等。

  3. (3) 结果和结论:a.若A组与B组小麦长势和叶片颜色,则说明工厂废水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无影响。b.若,则说明工厂废水对小麦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
  4. (4) 小华做完该实验后又换用了玉米和白菜进行了上述实验,其目的是
向日葵,因其常常“追随”太阳,又名朝阳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向日葵的花盘由两种花组成。一种是没有花蕊的舌状花,在花盘边缘,像“花瓣”一样艳丽;另一种是有雌蕊和雄蕊的管状花,在花盘中央像“花心儿”,管状花小但是数量多。由此说明向日葵属于植物,葵花子是向日葵的器官,此器官中有向日葵的结构。
  2. (2) 人们发现,开花之前的向日葵能“追随”太阳,即早上朝东、正午直立、晚上朝西,夜间又转回东方。这种现象称之为现象。
  3. (3) 为了研究“追随”太阳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向日葵分为两组,甲组正常生长,乙组固定其朝向,使其不能“追随”太阳生长,其中对照组,实验组。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向日葵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乙组。此研究的结论是
  4. (4) 有趣的是,向日葵开花后,花盘一直朝向东方,不再“追随”太阳。研究者就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的影响再次开展实验,将开花期的向日葵分成两组,一组花盘一直朝东,另一组花盘一直朝西。观察不同朝向向日葵的花盘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结果如图2,此项研究的结论是。于是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有关。为检验这一假设,研究者再次实验,如下表。研究者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

    图片_x0020_1199946230

    编号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处理

    花盘朝东

    花盘朝西

    花盘朝西并

    过程

    统计并比较三组向日葵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

    结果

    一段时间后,若第1组访花次数较多,第2组访花次数较少,第3组访花次数较多,且与第1组接近,则上述推测成立。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 . 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 .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 .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请根据“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 (2) 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实施实验需要准备的实验装置:准备一个纸盒,在纸盒的一侧放上湿土,另一侧放上,除此以外,其他条件都要
  4. (4) 若将实验改为“探究温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则将纸盒内全部放入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保证蚯蚓的正常生活,二是
  5. (5) 如果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1只蚯蚓,则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请说明理由:
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种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32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0

干草地中

4

A . 阳光充足 B . 阴暗潮湿 C . 空气新鲜 D . 高温干燥
堿市环境好,很难找到鼠妇,黄粉虫便成了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常选的实验材料。同学们进入实验室,看到杯子中的黄粉虫都躲藏在食物(麦麸)下面。因此他们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

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 1 )你的假设是:

( 2 )制定并实施方案:取方形铁盘,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等大的黄粉虫,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 3 )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黄粉虫的数量,某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4只

4只

3只

2只

2只

阴暗

16只

16只

17只

18只

18只

( 4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若全班有10个小组进行了该探究实验,则应取10组数据的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 5 )实验中在铁盘的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目的是

( 6 )如果要继续进行“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需要给黄粉虫幼虫提供两种环境。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几个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周后他们发现:甲组孑孓衰弱或死亡,而乙组孑孓均正常生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探究的问题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 B . 甲组应放在弱光处,乙组应放在强光处 C . 甲组设置细密的铁丝网,目的是将烧杯中的水分成上下两部分 D . 该实验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不需要空气
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看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

( 1 )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 2 )作出假设:

( 3 )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

②设计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铁盘以中轴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

(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土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湿土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 5 )结论:

( 6 )做完实验后,应怎样处理鼠妇?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其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某校七年级2班的学生通过以下实验步骤,探究了某种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分布的影响。如图,一侧盖上厚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明暗两种环境。在明暗交界线上放10只大小、活力基本相同的黄粉虫。静置1分钟后,每1分钟分别统计一次明暗两种环境中黄粉虫的数量,统计10次。(提示:为节省实验时间,只统计明亮处黄粉虫数量,然后用总数减去之,即是阴暗处个体的数量)

下表是全班8个组第10次的统计数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阴暗处

9

7

4

9

10

8

8

9

明亮处

1

3

6

1

0

2

2

1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探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 (2) 该探究实验除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湿度等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实验。
  3. (3) 该探究实验的结果是
  4. (4) 第三组的数据是阴暗处4只,明亮处6只,原因可能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5. (5) 每个小组都用了1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原因是
爱华发现放在桌子上的橘子长了毛茸茸的东西,她记得老师讲过这是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橘子却没有长霉。这是为什么呢?爱华猜测橘子长出霉菌和温度有关,便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探究。请帮她完成探究过程:
  1. (1) 科学探究包括几个重要步骤,第一步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爱华提出的问题是
  2. (2) 作出假设:
  3. (3) 在该探究活动中,实验变量应是,除此之外,其他变量都要相同。
  4. (4) 爱华将两片等大的面包分别放在室温环境和冰箱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其中实验组是(选填“室温组”或“冰箱组”)。一段时间后,爱华将面包取出,观察面包上霉菌的面积,她发现,室温环境中的面包上霉菌的面积较大。要使实验结果更加可有靠,爱华应该怎样做呢?对此,你的建议是
在下列探究活动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A . 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B . 探究“种子的发芽率” C . 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 . 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速度的影响”
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 . 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 . 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 . 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