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和萃取 知识点题库

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密度比水小,沸点为80.1℃.现有苯和水的混合物,能将苯从该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 过滤 B . 分液 C . 萃取 D . 蒸馏
单质碘溶解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是(    )
A . 蓝色 B . 紫色 C . 棕黄色 D . 绿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 . 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部位 D . 用托盘天平称出25.20g氯化钠
别向盛有NaBr,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CCl4 , 振荡、静置,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原NaBr溶液分层,上层液体呈现橙色 B . 原NaBr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现橙色 C . 原KI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 D . 原KI溶液分层,下层呈现紫红色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B . 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C .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 . 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 乙酸乙酯和水 B . 溴苯和水 C . 苯和甲苯 D . 汽油和水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乙醇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 B . 将NO2球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 . 从海带中提取碘应在烧杯中灼烧海带并用玻璃棒搅拌 D .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0.1000mol/L的HCl溶液
下列实验、实验现象和相应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1mL FeCl3溶液中滴加1mLKI溶液,再加入1mLCCl4 , 振荡后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溶液显紫色。

氧化性:Fe3+>I2

B

将两块表面积相等的Mg条和Al条放入同浓度同体积的NaOH溶液中。

Al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金属性:Al>Mg

C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蒸馏水,加热至沸腾时,向其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

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

制得了氢氧化铁胶体。

D

向盛有10 mL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苯,振荡、静置。

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橙色。

溴在苯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水中。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 mol·L-1NaOH溶液

B.苯萃取碘水中I2 , 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C.除去CO中的CO2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B . 用精密pH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5.5 C . 油脂完全皂化后的反应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搅拌,烧杯底部析出固体物质 D .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关闭旋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合成反应: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b的名称是
  2. (2) 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 (3) 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 (4)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 (5) 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 (6) 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 蒸馏烧瓶       B . 温度计       C . 玻璃棒      D . 锥形瓶
  7. (7) 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 41%        B . 50%        C . 61%        D . 70%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 称量NaOH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C .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D .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从实验室含银废液中回收Ag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的操作为分液 B . 步骤②中离子方程式为2Ag++Zn=2Ag+Zn2+ C . 步骤②中锌不宜过量太多,否则Ag的产率降低 D . 步骤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锌
下列有关装置对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 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除去四氯化碳中混有的溴单质 B . 用图②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C . 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苯和甲苯的混合溶液 D . 用图④所示装置可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 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B . 欲除去H2S气体中混有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2S溶液 C .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要将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以利于充分吸收乙酸和乙醇 D . 用pH试纸分别测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溶液的pH,可比较HCN和HClO的酸性强弱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B . 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 C . 用水除去硬脂酸钠中的甘油 D . 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苯酚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目的的是(   )
A . 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 . 用焰色反应鉴别KCl和NaOH C . 用KOH溶液提纯NaCl(其中含有MgCl2) D . 用B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与Na2SO4溶液
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

A

B

C

D

升华

分液

过滤

蒸馏

A . A   B . B   C . C   D . D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如图为《天工开物》所记载造纸中的部分工艺,后期使用明矾[KAl(SO4)2·12H2O]填塞纸张中的小孔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斩竹漂塘:斩取嫩竹放入池塘浸泡

煮徨足火:将浸泡后的竹料一起与石灰浸泡蒸煮

荡料入帘:竹料在水中荡料,竹浆成薄层附于竹上,余水沿竹帘边流下

覆帘压纸:抄纸后的竹帘倒铺在压板上、移开竹帘,重复多层后、重物挤压

A . 该工艺中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 “煮徨足火”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C . “荡料入帘”应用了“萃取”的原理 D . 使用明矾作用是提高纸张的抗腐蚀性
镀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硫酸镍废液(含有Fe2+、Zn2+、Mg2+、Ca2+等杂质离子),通过精制提纯可制备高纯硫酸镍,部分流程如图:

资料1:25℃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Fe(OH)2

Fe(OH)3

Zn(OH)2

Mg(OH)2

Ca(OH)2

Ni(OH)2

开始沉淀时

6.3

1.5

6.2

9.1

11.8

6.9

完全沉淀时

8.3

2.8

8.2

11.1

13.8

8.9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

资料2:25℃时,Ksp(CaF2)=4×10-11 , Ksp(MgF2)=9×10-9 , ZnF2易溶于水。

资料3:P204(二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金属离子的反应为:x +Mx+ M+xH+

  1. (1) 操作1、2的名称是,操作3的名称是
  2. (2) 操作1中加入Cl2的主要目的是
  3. (3) NiF2溶液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杂质离子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F-)=mol/L(c(杂质离子)≤10-5mol/L即可视为沉淀完全)。
  4. (4) 滤液b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
  5. (5) 在硫酸盐溶液中,P204对某些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关系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升高,萃取率升高的原因是

  6. (6) 在母液中加入其它物质,可制备操作1中所需Ni(OH)2浆液,写出制备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