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

 铜:铜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
铜的化合物:氧化铜,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如盐酸)反应,能被H2、C等还原。
氧化亚铜:物理性质:红色粉末,不溶于水,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铜元素的歧化反应,能被H2、C等还原。
氢氧化铜:蓝色固体,不溶于水,氢氧化铜属于二元弱碱,能和酸(如盐酸)反应。 氢氧化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铜具有弱氧化性,新制Cu(OH)2悬浊液能和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反应.
硫酸铜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铜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题库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蜀汉丞相孔明南征孟获的战争中,蜀军误喝哑泉中毒,后经当地一老叟指点,蜀军喝了当地的安乐泉便脱离了危险,当代化学工作者对哑泉进行了考察,发现哑泉含有硫酸铜,安乐泉味苦,呈碱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硫酸铜有毒 B .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胶体 C . 硫酸铜为电解质 D . 解毒的原因是Cu2+转化为沉淀
图中硬质试管A中放入干燥洁净的细铜丝,烧杯中放入温水,试管B中放入甲醇,右方试管C中放入冷水.向B中不断鼓入空气,使甲醇蒸气和空气通过加热到红热程度的铜丝.

  1. (1) 撤去A处酒精灯后铜丝仍然能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2. (2) 反应后将试管C中的液体冷却,取出少量,加入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 . 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 . 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固体 D . 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 B . 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C . 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D .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氧化合物、PM 2.5颗粒、CO2都会导致酸雨 B . 氯水和二氧化硫混合使用能增强漂白效果 C . 硫酸铜溶液可用于泳池消毒是利用了Cu2+能使蛋白质盐析 D . 轮船上挂锌锭防止铁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铁粉和铜粉仍有剩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缓地通入氯气.反应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反应阶段

溶液中的存在的金属离子

残留的金属粉末

发生的离子反应

第一阶段

只有一种

有两种

(1)

第二阶段

只有一种

只有一种

第三阶段

只有两种

(2)

(3)

笫四阶段

有三种

(4)

笫五阶段

(5)

回答以下问题:

  1. (1) 写出第一阶段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 (2) 第三阶段金属粉末是否有残留.选填(“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3. (3) 第三阶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和以上(1)中重复的不写).
  4. (4) 第四阶段金属粉末是否有残留?.选填(“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5. (5) 第五阶段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出离子符号).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 . 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辉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脉石(SiO2)。一种以辉铜矿石为原料制备硝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1. (1) 写出“浸取”过程中Cu2S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矿渣”中除了S以外,还有(填化学式);“回收S”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不宜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
  3. (3) “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CuO的目的是;“蒸发浓缩、冷却结品”过程中,要用HN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其理由是
  4. (4) 气体NOx与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能生成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向“滤液M”中加入(或通入) (填母代号),可得到另一种流程中可循坏利用的物质。

    a.铁  

    b.氯气  

    c.高锰酸钾

亚硝酸钠(NaNO2)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室温下,①2NO+Na2O2=2NaNO2

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ˉ都能与MnO4ˉ反应生成NO3ˉ和Mn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检查完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后,实验开始前通入一段时间N2 , 然后关闭弹簧夹,再滴加浓硝酸,加热。通入N2的作用是
  2. (2) 装置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3. (3) 装置D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4) 预测C中反应开始阶段,固体产物除NaNO2外,还含有的副产物有Na2CO3(写化学式)。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装置B、C间增加干燥管,则干燥管中盛放的试剂为(写名称)。
  5. (5) 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将3.12gNa2O2完全转化为NaNO2 , 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g
下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及其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7833570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试管a、b、c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①a中

    ②b中

    ③c中

  2. (2) 将a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发生的变化是
  3. (3) 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N2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X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240 mL,则X的值为(     )
A . 2.24 B . 3.36 C . 4.48 D . 6.72
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分别探究NO与铜粉、Na2O2的反应。

已知:①NO与Na2O2可发生反应2NO+Na2O2 =2NaNO2

②NO、NO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③在溶液中存在平衡FeSO4+NO Fe(NO)SO4(棕色)

  1. (1) I.关闭K3 , 打开K2 , 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

    反应开始前,打开K1 , 通入一段时间N2 , 其目的是

  2. (2)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水,其作用是
  3. (3) 装置F中的实验现象为。装置H中收集的气体为N2(填化学式)。
  4. (4) Ⅱ.关闭K2 , 打开K3 , 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并制备NaNO2

    装置G的作用是

  5. (5) 若省略装置C,则进入装置G中的气体除N2、NO外,可能还有NO2(填化学式)。
  6. (6) 测定反应后装置E中NaNO2的含量。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O 可将MnO 还原为Mn2+ , 为测定样品中亚硝酸钠的含量,该小组同学称取ag样品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所得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bmL酸性KMnO4溶液。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②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以下关于铜跟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1 mol浓硝酸被还原转移2 mol电子 B . 铜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C .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 . 生成等量的硝酸铜,消耗浓硝酸的量多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试管Ⅰ中出现灰黑色固体是Cu2O B . 反应结束后,为观察溶液颜色需向试管Ⅰ中加入水 C . 若试管Ⅱ盛放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由紫色褪为无色 D . 为验证气体产物具有还原性,试管Ⅱ盛放酸性KMnO4溶液
A、B、C、D、E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为红棕色气体,D的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C的化学式是
  2. (2)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因此应将A保存在__色试剂瓶中。
  4. (4) C→E的反应现象是
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

A . Cu,CuO,Cu(OH)2   B . C,CO,H2CO3 C . CaO,Ca(OH)2 , CaCO3   D . H2O2 , H2 , H2O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物质是(   )
A . CuS B . NO C . SO3 D . NH4NO3
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查阅资料可得,CuCl可以溶解在FeCl3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Cu2O+2H+=Cu2++Cu+H2O。

    现将一定量混合物(Fe2O3、Cu2O、CuCl、Fe)溶解于过量稀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W(包括溶液和少量剩余固体)。

    ①继续往W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不断搅拌,充分反应,溶液中哪些离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有明显变化?(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不通入气体,改往W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某工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1 , 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化合物中N化合价均为-3) :KCN+2KOH+Cl2=KOCN+2KCl+H2O。

    ①通入过量氯气,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KOCN+_KOH+_ Cl2=_ CO2+_ N2+_KCl+_H2O。

    ②若将5 m3含KCN的浓度为650 mg·L-1的废水中KCN氧化成N2除去,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L。

  4. (4) 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杀菌消毒剂,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2NaClO3+4HCl=2ClO2 ↑+Cl2↑+2H2O+2NaCl。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氧化性强弱为NaClO3 (填“>"<"或“=")Cl2.

    ②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 ),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 转化为Cl-的是 (填字母)。

    A.FeSO4 B.O3 C.KMnO4 D.SO2

  5. (5)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Mathieson方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下:

    请将流程中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ClO2+_H2O2+_=_ ClO + O2+_。

固体化合物X由3种短周期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已知:非金属氧化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气体G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请问答:

  1. (1) 组成D的非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写出C的电子式
  2. (2) 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工业上制备X是将金属单质与液态C反应得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某同学将擦亮的单质F投入装有足量浓硫酸的大试管中,微热,有黑色和白色的固体析出,但无气体产生(已知,黑色固体由2种元素组成,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80%,难溶于水和稀硫酸,可溶于硝酸)。请设计实验验证黑色固体的组成元素
CuI是阳极射线管复盖物,也是重要的有机反应催化剂,不溶于水和乙醇。下图是用废铜电缆(主要成分为Cu,含少量Fe)制取无水CuI的流程。

  1. (1) CuI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过程①得到的溶液呈蓝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当温度高于40℃时,过程①反应速率减慢,原因是
  3. (3) 过程③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4. (4) 过程③的氧化产物能使淀粉变蓝,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过程④用乙醇洗涤沉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