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为了证明干燥氯气无漂白性以及卤素氧化性的强弱,可先制取氯气再进行性质实验.如图为实验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各仪器装置连接的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接  、  接 、  接 、 接 .

(2)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仪器Ⅱ中分别加入的试剂为  .(按气体流向先后顺序填)

欲探究氯气与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用浓盐酸和KMnO4固体反应制取氯气).

请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写出其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结论: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的 (填“强”或“弱”).

(3)装置②的作用是 .

(4)下列物质能替代NaOH溶液的是 (填字母).

a.浓硫酸  b.FeCl2溶液  c.饱和食盐水.

如图是研究氯气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气体M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氯化氢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B中的试剂X和试剂Y分别是 (填字母代号).

a.NaOH溶液  浓硫酸    b.NaCl溶液  浓硫酸    c.浓硫酸  石灰水

(2)若C中有色布条不褪色,D中有色布条褪色.则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该实验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图中存在一处缺陷,改正的方法是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该尾气处理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实验完毕后,将D中的水溶液(呈黄绿色)取出,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滴加的试剂

实验现象

证明存在的微粒

(填微粒符号)

A

AgNO3 溶液

a. 

b. 

B

紫色石蕊溶液

c. 

d.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欲做实验:氯气与氢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爆鸣.手头没有气体发生器,也不使用加热装置,利用一个“倒Y型”玻璃试管(图).该实验的做法是:

在倒Y型管两端底部分别放入一种固体,一端是  , 另一端是KMnO4或KClO3;然后在两端同时注入 酸,用带导管的塞子将管口塞紧,并将该导管通向盛 溶液的容器.临时制取的H2和Cl2即时混合后用闪光灯引爆.

微型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如下图所示在一块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的KI(含淀粉溶液)、NaOH的酚酞(C20H14O4)试液、FeCl2(含KSCN)溶液各一滴,在圆心处放置一粒芝麻大小的KMnO4的晶体,向KMnO4的晶体上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用表面皿盖好.

根据上述描述涉及到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证明KI中含有钾元素的方法是: .

(2)c中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中的现象是 

(3)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共有 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它与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元素形成晶体,该晶体中每个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有  个阴离子.

(4)把少许 KMnO4撒入盛水烧杯中溶解,包含物理过程(即 过程和化学过程(即 过程.所以,溶液中的有色离子应该是 (写名称)

(5)NH3与H2O分别能与H+结合成NH4+与H3O+ . 与NH4+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微粒是 ;

a.H3O+           b.CH4          c.P4            d.NH3

(6)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50mg/kg.制取加碘盐(含KIO3的食盐)1000kg,若用KI与Cl2反应制KIO3 , 至少需要消耗Cl2 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某兴趣小组利用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对氯及其化合物进行探究.
  1. (1) Ⅰ.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a.该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及试剂制备并收集适量Cl2 , 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

    b.制得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得到饱和氯水,

    饱和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写出全部微粒).

    c.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在过量的石灰石中加入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其漂白性比饱和氯水更强.

    ①滤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②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生成HClO的方程式是

  2. (2) ClO3、Cl和H+反应的探究

    a.KClO3、KCl与硫酸可以反应.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烧杯编号

    1

    2

    3

    4

    氯酸钾饱和溶液

    1mL

    1mL

    1mL

    1mL

    氯化钾固体

    1g

    1g

    1g

    1g

    8mL

    6mL

    3mL

    0mL

    硫酸(6mol/L)

    0mL

    2mL

    )mL

    8mL

    现象

    无现象

    溶液呈浅黄色

    溶液呈黄绿色,生成浅黄绿色气体

    溶液呈黄绿色,

    生成黄绿色气体

    ①该系列实验的目的

    ②烧杯3取用硫酸的体积应为 mL.

    b.该小组同学查资料得知:将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也能生成氯气,同时有大量ClO2生成;ClO2沸点为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色.设计最简单的实验验证Cl2中含有ClO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制取漂白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书写实验室制备氯气化学方程
  2. (2) 图甲中滴加浓盐酸的装置名称,乙装置的作用是
  3. (3) 若用含有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氯气,制得的氯气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2.24L 的原因是
  4. (4)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名称是,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失效的化学方程
  5. (5) 该兴趣小组用100mL 12mol/L盐酸与8.7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g漂白粉.
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形成均匀的紫色溶液 B . 有紫色沉淀析出 C . 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 .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 .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 . 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 . 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 . 实验Ⅳ:滴入FeCl3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力增强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实验室焙烧海带,需要下列仪器中的(填序号)。

    a.试管b.烧杯c.坩埚d.泥三角e.铁三脚架f.酒精灯

  2. (2) 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所用主要仪器是
  3. (3) 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A . 甲苯、酒精 B . 四氯化碳、苯 C . 汽油、乙酸 D . 汽油、甘油
  4. (4) 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实验装置图中的不正确之处:

    图片_x0020_100024

  5. (5) 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最后晶态碘在(填仪器名称)里聚集。
已知:还原性强弱:I- >Fe2+>Br- , 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消耗氯气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a值等于6 B . 线段Ⅰ代表Br-的变化情况 C . 线段Ⅲ代表Fe2+的变化情况 D . 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mol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

2AgCl+S2-=Ag2S+2Cl-

B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产生可燃性气体

2Fe+3H2O(g) Fe2O3+3H2

C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小苏打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a2++OH-+HCO3-═CaCO3↓+H2O

D

将Cl2通入KBr溶液,无色溶液变黄色

Cl2+2Br-═2Cl-+Br2

A . A   B . B   C . C   D . D
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6 图片_x0020_100017

  1. (1) 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和②的名称:
  2. (2) 在3 mL含碘的水溶液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图中的(注:试管中深色区为有色溶液),上层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下层颜色是
  3. (3) 含碘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1. (1) i.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X的性质,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 , 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9

    分别描述B、C装置中的现象;。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物质性质说明B、C装置中现象不同的原因

  2. (2) 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填“a”或“b”)管通入。

    图片_x0020_100010

  3. (3) ii.为验证Cl2、Fe3+、I2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己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Fe3+遇KSCN溶液变红;I2易溶于CCl4 , 且显紫色。

    图片_x0020_100011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

    Ⅳ.……

    ①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

    ③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⑤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⑥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

图片_x0020_100010

实验(二)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图片_x0020_100011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

  1. (1) 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仪器B
  2. (2) ①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 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 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 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③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

以下实验:

①将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迅速升温到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烯生成

②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炔生成

③实验室中将苯和浓溴水混合,再加入FeBr3来制备溴苯

④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先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⑤为验证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产物,向溶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产生银镜;

其中可能失败或者无法证明实验结论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⑤
氯化苄(C6H5CH2Cl)为无色液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现在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加热反应合成氯化苄、分离出氯化苄并检验样品的纯度,已知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所示,其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如图所示:

物质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甲苯

极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等混溶

-94.9

110

氯化苄

微溶于水,易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39

178.8

二氯化苄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6

205

三氯化苄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

-7

220

图片_x0020_100019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装置F的作用是
  2. (2) 已知甲苯和氯化苄均是无色透明液体,请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鉴别甲苯和氯化苄:
  3. (3) 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类型是
  4. (4) 实验结束时,为了得到纯净的氯化苄,简述其操作:
  5. (5) 检测氯化苄样品的纯度:

    ①称取13.00 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00 mL 4 mol•L-1 NaOH水溶液,水浴加热1小时,冷却后加入35.00mL40% HNO3 , 再将全部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配成100 mL溶液。取20.00 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振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2.8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②实际测量中,由于样品中混入二氯化苄、三氯化苄等杂质,会使结果。(偏高、偏低、无影响)

碘是人类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海产品。某学习小组称取100 g海带(假设碘都以I-的形式存在),经过实验最后得到了碘的CCl4溶液。现将碘的CCl4溶液分成5等 份,进行分离碘和CCl4及测定碘含量的实验,四位同学查阅资料提出不同设计方案。资料显示:

①碘44℃开始升华;

②溶剂的沸点

物质

四氯化碳

甲醇

乙醚

丙酮

沸点℃

78

184.35

64.7

34.5

56.2

③2 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

方案实施如下:甲同学取其中1份混合溶液用普通蒸馏装置进行蒸馏,使四氯化碳和碘分离,结果所得溶液显紫色。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萃取剂选的不合适,于是重新取海带做实验,在萃取碘单质时,用其他试剂代替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然后再蒸馏,结果得到无色溶液。

丙同学取其中1份混合溶液按下列过程进行实验。

丁同学取1份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A,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重复操作 2次,平均消耗Na2S2O3 V mL。

根据上述四位同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同学蒸馏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接引管、直形冷凝管、温度计、烧杯、
  2. (2) 结合资料信息,乙同学应该用作溶剂代替CCl4进行萃取,并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填温度范围),进行了实验。
  3. (3) 丙同学实验中:

    ①过程A中混合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②过程A操作是在盛有样品的分液漏斗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放气,静置分层,如图所示振荡和放气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③过程B边加硫酸边振荡时,观察到有明显紫色蒸汽出现,原因是。继续加入硫酸,然后静置沉降,发现试管底部有较多紫黑色固体。说明碘离子已经全部转化的操作是

  4. (4) 丁同学实验中: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海带中碘含量为

下列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 . 淀粉与碘水混合 B . 一氧化氮与空气混合 C . 新制氯水在光照下敞口久置 D . 甲烷通入酸性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