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题库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 .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太平天国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的相似点是(  )

A .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 .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 . 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的平分产品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 .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 .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创一旦扫地荡尽” B . 《贼情汇篡》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C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 . 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1856年秋,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其主要标志是(  )

A . 李秀成率军攻至上海近郊 B . 取得三河镇大捷 C . 攻占南京 D . 天京突围和西征取得胜利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 相互矛盾 B . 大同小异 C . 完全一致 D . 互为补充
太平天国的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 . 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 B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 发动北伐和西征 D . 颁行《资政新篇》
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 . 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 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材料中“强大的革命”

A . 根源于近代民族矛盾的激化 B . 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 . 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 D . 促进了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 .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 . 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 .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 .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

A . 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 . 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 . 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 . 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主要符合(    )

A . 文明史观 B . 革命史观 C . 现代化史观 D . 社会史观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 .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 . 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 .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
A .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 . 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 .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据清代档案户部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缺,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到冲击 B . 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 . 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D . 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杨秀清在给英国公使文翰的诰谕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这说明太平天国领袖(    )
A . 改变了传统的天朝大国观念 B . 树立了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C . 摒弃了对西方侵略者的幻想 D . 没有认清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 .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 .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下列与加着重号处所述一一对应的是(    )
A . 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B . 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C . 北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D . 北洋政府、广东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