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知识点题库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反映出
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 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 . 三民主义 B . 中国同盟会 C . 清政府跨台 D . 中华民国
1912年2月,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A . 咸丰 B . 同治 C . 光绪 D . 宣统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冶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 作为“受之者”冶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 作为“施之者”冶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 . 作为“受之者”冶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 . 作为“施之者”冶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 .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 . 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B . 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C . 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 . 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 (1) 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孙中山曾说:“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 没能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没能限制袁世凯复辟帝制 D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

A . 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 . 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 . 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 . 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 .    领导辛亥革命 B . 领导义和团运动 C . 倡导戊戌变法 D .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 . 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 .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    )
A .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B .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C .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D . 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
A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C .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審、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张謇等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推进现代化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清帝退位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赋予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的权利时,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主要用意是( )
A . 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B . 防止专制独裁再现 C . 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D . 推动满清政府破产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为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 .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 .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十九条(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 材料一最可能出自战国时期哪家思想流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该派别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该流派思想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原则、政治体制的原则和政府组织形式。并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 . 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 . 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 . 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 . 君主立宪制 B . 总统制 C . 责任内阁制 D . 君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