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知识点题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 . 国内需要和平建设 B . 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 C . 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 D . 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C . 进军大西南 D . 挥师大西北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C . 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 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间应该是(     )

A . 民国三十五年 B . 民国三十七年 C . 民国三十八年 D . 民国四十年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 . 国民党坚持独裁专政 B . 国民党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 . 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发动内战 D . 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政权
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据此判断“它”(    )

A . 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 . 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C . 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D .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材料中的“打出去”(  )

A .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 意图强调自身的政治地位 B . 对国共和谈明显缺乏诚意 C . 致力于维持地方社会秩序 D . 力求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 .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 .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 .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 . 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    )
A .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B . 截断了敌军向关内的退路,为解放东北全境创造条件 C . 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战略反攻的序幕 D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 .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C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D .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又名海兰铁路,是甘肃兰州(甘肃简称“陇”)通往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简称“海”)的铁路干线,是近代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下列重大军事行动跨越过这条铁路干线的有(    )

①北伐战争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淮海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匪军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    )
A . 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 . 国民政府阻击新四军 C .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 . 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A . B . C . D .
1947年8月21日,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致电各战略区领导人:“由于以上各项行动及陕北胜 利已使并将使南线各敌处于被动地位,我之战略局势大为改善。”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局势 大为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战略反攻的实施 B . 南线战场的转变 C . 国民政府的腐败 D . 陕北战场的胜利
1948年11月4日,陈毅率领军队于临沂附近向南发动攻势,国民党军队将兵力向徐州集中,两军准备于此决一死战。这反映了(    )
A . 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 . 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 C . 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D . 渡江战役开始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百团大战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辽沈战役 D . 渡江战役
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
A . 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 B . 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 . 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 D . 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
A . 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 . 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 . 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 .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