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知识点

蛋白质的鉴定:选材→制备组织样液→加双缩脲试剂A→摇匀→加双缩脲试剂B摇匀→观察颜色
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和双缩脲分子的化学键相似,都能在碱性溶液中和Cu2+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方法步骤的实例:


实验现象:1、2号两支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均无颜色变化,但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后,1号试管出现紫色,2号试管无明显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蛋清液中有蛋白质存在。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 B .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 .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 .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 . 鉴定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混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 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 .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 . 用吡罗红染料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 用苏丹Ⅳ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 . 判断酵母菌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选择斐林试剂
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 . 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 . 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 .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 .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蓝色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花生籽粒匀浆可用于脂肪的检测,不能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B . 调查人群白化病发病率时,应调查多个患者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C .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实验中,需要密封生态缸,不需要通风 D .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对根尖进行固定
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
A . 鸡蛋清、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B . 鉴定脂肪需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料,后者可将脂肪染成红色 C .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D . 甘蔗、甜菜等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 . 碘液、苏丹Ⅲ染液 B . 双缩脲试剂、碘液 C . 斐林试剂、碘液 D . 碘液、斐林试剂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 .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 . 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液 D .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实验检测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 . 检测小麦还原性糖用到的是双缩脲试剂 C . 用斐林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水浴加热后呈蓝色反应 D . 三种干种子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
生物学上常用颜色反应来鉴定细胞中的一些化合物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双缩脲试剂可以使蛋白质溶液呈现紫色 B .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 . 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能够使RNA呈现红色 D . 碘液可以使淀粉溶液变紫色
由枯草芽孢杆菌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作为高效环保材料已经在化妆品、洗涤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示意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该化合物的合成至少要经过7次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 B . 该化合物的合成、分泌过程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C . 该化合物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 该化合物中游离羧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
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 . 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 . 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含量 D . 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9367760

A . 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B . 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C .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紫色 D .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基本相同
下列生物组织样液分别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效果最明显的是(   )
A . 梨汁 B . 苹果汁 C . 豆浆 D . 马铃薯汁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可能出现红黄色沉淀 B . 检测蛋白质要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C . 检测油脂时用50%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 D . 只有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需要加热
根据生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因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检测病人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如何通过一定的检测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简要写出实验原理(写明所用试剂和实验结果):

    ①检测糖尿病:

    ②检测肾炎:

  2. (2) 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的实验中,脂肪会被苏丹Ⅲ染液染成,实验需要用到50%的酒精,其作用是
  3. (3) 在以上的鉴定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下列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物体的步骤排序: 

    ① 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   

    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 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4. (4) 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

    请从下列镜头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的是:③;④

    A.目镜10×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20×

    C.目镜10× 物镜4×         D.目镜10× 物镜40×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1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同时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上清液中含血浆蛋白 B . 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血浆含有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C . 图2实验中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 . 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科学家从牛胰脏中分离出一种多肽分子(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过程如图甲所示:

请回答问题:

  1. (1) Ub由80个氨基酸组成,则它具个肽键,Ub的合成场所是,若它在小肠中被水解,则图乙中哪种物质不可能产生?_
  2. (2) 由80个氨基酸形成一分子Ub,则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00)
  3. (3) 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所有氨基酸共有的元素是
  4. (4) 氨基酸加双缩脲试剂(会/不会)出现紫色。
  5. (5) 图中AMP表示一磷酸腺苷,它是构成的基本单位之一:AMP包含个高能磷酸键。
下列各组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的是(   )
A . 班氏试剂在鉴定还原性糖时 B . 双缩脲试剂在鉴定蛋白质时 C . 苏丹Ⅲ染液在鉴定脂肪时 D . 碘液在鉴定淀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