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知识点

(一)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①底物浓度: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
②酶浓度: 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
③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④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注意: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
(二)实验技巧
(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设置不同温度(pH)处理进行对照,并确保变量控制的有效性,即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先进行同温处理(或先用pH缓冲液调节酶和底物的pH),后混合酶和底物。
(2)设置实验步骤时,应注意:
①根据试题要求,确定单一变量,依据实验变量进行合理分组。
②根据实验材料,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现象的观测手段。
③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合理确定操作程序,确保程序合理、表达准确。
(3)环境因素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案例
①设计思路:采取对比的手段,将待探究的环境因素施加到实验组上,将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就可确定该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和等量的同种酶
试剂 待测的自变量 蒸馏水或其他无关变量
现象 反应速率快或慢 正常的反应速率
结论 反应速率快→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反应速率慢→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反应速率没有变化→无影响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 . 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 . 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 D . 丁图表示小鼠体细胞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条件下α-淀粉酶在35 ℃时催化效率不如唾液淀粉酶高。该同学想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究实验,下列哪一项探究课题最合理(  )

A . 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 . 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 . 淀粉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 . α-淀粉酶的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大的是

A . 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 B . 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 C . 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 D . 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
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及试剂

实验步骤

1号1%NaCl溶液(mL)

2号1% CuSO4溶液(mL)

3号1% Na2SO4溶液(mL)

4号蒸馏水(mL)

①加入试剂

1

1

1

1

②加入pH 8缓冲液(mL)

1

1

1

1

③加入1%淀粉溶液(mL)

1

1

1

1

④加入肠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⑤各试管室温下反应2min

⑥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1mL

⑦将各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⑧观察、记录结果

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

(或浅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1.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无关变量是

     

  2. (2) 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号试管的实验。

     

  3. (3) 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4.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对肠淀粉酶催化活性没有影响。

    ②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对(肠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有抑制作用。

    ③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对(肠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 . 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 . 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大量积累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C .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D . 向湖泊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
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⑧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⑤⑥ D . ②④⑥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等物质或结构都需要染色 B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C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D . 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问题: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B . 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 C .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可反映叶绿体中各色素含量的多少 D . 以H2O2溶液作为底物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下列相关实验的原理及现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课题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A

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H2O2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适宜pH下产生

气泡较多

B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

无氧呼吸产生C2H5OH、CO2或C3H6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滤液呈深绿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中央液泡变小

A . A B . B C . C D . D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 mL提取液

    0.5 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2. (2) 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图片_x0020_525828548

    X处理的作用是使。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某同学在研究pH对猪肝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时,发现随pH升高,猪肝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高,那么猪肝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多少呢?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研究目的:探究猪肝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推荐器材:新鲜的猪肝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滤纸片、计时器、水浴锅等。

研究思路:将新鲜猪肝研磨液浸入到滤纸片内,放入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滤纸片在下沉的过程中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氧气的增多,滤纸片由下沉转为上浮(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4

实验设计: 

第一步:将若干片同样大小的滤纸片(1cm2)浸入新鲜的猪肝研磨液中,取出晾干各用。

第二步:取5只小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⑤号,各加入pH分别为7.0、8.0、9.0、10.0、11.0的100mL过氧化氢溶液,放入37℃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处理10分钟。

第三步:分别将浸有新鲜猪肝研磨液的滤纸片,放入不同编号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将上述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第二步中,用37℃水浴锅加热的最可能原因是
  2. (2) 第三步中,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是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3. (3) 第四步将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的目的是
  4. (4) 如果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得知在pH为8.0和9.0时,记录的数据平均值相同,而且最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45386263

A . 图甲中,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到酶浓度的限制 B . 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 C . 图丙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D . 如果适当降低温度,则图丁中的M值将保持不变
某种细菌能分泌胞外酶将有机磷杀虫剂乐果降解,某研究小组进行了该细菌对某水稻田泥土中残留乐果的分解能力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612545754

A .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有泥土含水量、温度、处理时间 B . 本实验采用的对照方法有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C . 本实验需要测定泥土中乐果初始含量和3天后的含量 D . 该细菌分解泥土中乐果效果最好的条件是20℃、泥土含水量20%-40%
某小组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取自马铃薯匀浆)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缓冲液

pH5.0

pH6.0

pH7.0

pH8.0

收集到气体体积(mL)

0.5min

6.5

7.6

8.3

8.0

1.0min

9.5

11.3

12.3

11.6

A .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缓冲液的pH B . 该实验要先加入缓冲液浸没滤纸片,然后加入H2O2溶液 C . 表中数据可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介于6.0~8.0之间 D . 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下列有关酶特性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选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mL3%H2O2+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

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保温5min

B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3%蔗糖+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5mL3%可溶性淀粉的多支试管、2mL新鲜唾液的多支试管分别置于多个一定温度梯度水浴锅中5min后,将相同温度处理后的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再继续保温5min,碘液检验

D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可溶性淀粉、1mL不同pH缓冲液和1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A . A                           B . B                           C . C                           D . D
已知酸和淀粉酶都能促进淀粉分解,而碱不能。下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pH为11时,淀粉酶的活性完全丧失 B . pH为3和9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 . 试管中溶液的pH由13调为7后,淀粉含量明显减少 D . 本实验不能得出淀粉酶的最适pH是7
相较于无机催化剂,酶具有很多特性。下列关于酶的特性的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
A .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 利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验证酶的高效性 C . 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 利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下图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装置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 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气体体积越大,酶的活性越高 C . 通过转动反应小室使H2O2溶液与滤纸片接触后反应发生 D . 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的相应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一定要相同
科学家德迪夫将大鼠肝组织置于搅拌器中处理获得肝组织匀浆,然后检测匀浆中几种酸性水解酶的活性。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德迪夫判断这些水解酶位于一种其膜小泡内,囊泡膜被破坏之后,其中的酶被释放出来表现出较强的活性。1956年这种囊泡被命名为溶酶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搅拌器处理的目的是让肝组织细胞膜破裂,使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释放出来 B .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肝组织匀浆中酶活性降低 C . 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核糖体中合成,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D . 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不会破坏溶酶体膜结构,被释放出来后也不会影响细胞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