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高一历史试题

43.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是: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澳门问题

C.推动对外开放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0 分)史学界关于各种历史时期的划分众说纷云。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

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 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

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 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

史应该包含18401949 年的整个时期。

——张涨鹏《中国近代史的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 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

的差别”?(4 分)

2)如果以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

性质又有何“质的差别”?(4 分)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 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

析其划分的依据和原因。(4 分)

材料二:也有人主张用现代化史观来作为社会时期划分的依据,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

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

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

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

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4)根据材料二中对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

表现。(8 分)

1885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一切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土地应定期重新分配,平均使用,使用方式完全自由”。这些规定

A.旨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有效解决了苏俄粮食问题

C.帮助苏俄得了国内战争                D.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2 西周时期,周武王把一大批臣子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其中包括(  

①周武王的弟弟    ②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人③夏禹的后代  ④品德高尚的平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安徽凤阳民歌《王三姐赶集》深受人们喜爱。赶集在南方叫“赶墟(圩)”、“赶场”。“集”即古代的草市。“草市”是指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场所             B.政府在边疆设置的交易场所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市场

我国七八千年前的原始农业特色有

   A.千耦其耘                     B.精耕细作

   C.南稻北粟                     D.刀耕火种

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 )

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26. 1946年9月19,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早的实践是(  )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中共三大决议: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此后国共两党(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表述正确的是                                                      

    A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1982年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C1997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

    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

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阅读下列材料:(24)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辛历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 (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分)“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意义?(4分)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原因是什么? 2分)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4分)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分)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 4分)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2分)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矿山开采业     B.机器制造业

C.面粉业         D.航运业

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经济困难    B.巩固大跃进成果   C.加强环境保护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创造出了大量的先进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A.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瓦特制成了改良型蒸汽机

   C.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D.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人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