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关于榫卯的专题阅读
[材料一]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部分叫样,四进部分叫卯,凸的榫嵌入凹的卵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榫卯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波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它一经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这种技术是古代木匠必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卵的结构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
[材料二]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作用。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这是因为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归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不可破。
榫卯的结合形成极其简单,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物终如一体。
[材料三]榫卯结构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花草山石之间等,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材料四]榫卯结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在不管是建筑还是家具,榫卯结构的使用都越来越少了。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榫卯结构造价太高。榫卯结构只能使用在实木上,它对材料的挑别增加了榫卯构建的成本。另外榫卯结构要求榫的厚度小于卯的宽度0.1~0.2mm,如果榫的厚度大于卯的宽度,装配时容易使卯裂开。因此,这种高精度的加工,也增加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它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少。
①“材料一”中加点词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活动一:“少年强国 航天筑梦”线上观看视频
活动二:
活动三:
请以“宽容若在,温暖相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 不得抄袭套作;⑤ 字数不少于600字。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