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茶毒,总显出一副迂腐不堪的样子,他教“我”写“茴”字的情节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吧。为了让同学们不读死书,活学、趣学、乐学,某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汉字趣味解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 (1) 汉字意趣盎然,“水”,写作: ,小篆写作 。《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2. (2) 甲小组同学从量词入手,写了一段发言材料,请你再举一例,并加以解释,使材料更加充实丰富。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如一“眼”井,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眼眸吗?如一“壶”酒,那一壶醇酒载着游子多少心思啊!又如。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3. (3) 乙小组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将某些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可以有新的理解。如: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舒——善于取舍,乐于给予,才能安然快乐。请你从“拓”“劣”“盼”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 (1) 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2. (2) “……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

  3. (3) “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4. (4) “熟识”“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5. (5) “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6. (6) 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是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

  7. (7) 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一系列事情营造而成。 B .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 这种氛围使父亲晚年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默写。
①昔者,_____________      __,怒而触不周之山。(《共工怒触不周山》)
②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   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③____________    ___,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口技》)
④_____________    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    ___。(赵师秀《约客》)
⑥《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艰苦战地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用课文原句填空。
                  ,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②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④《过零丁洋》中作者以死明志,抒发了甘愿舍生取义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出了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句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物质是指一切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机废水等源自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废弃生物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质的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它仍然属于生物质的宏观范畴,但是能量密度、可利用性等都有显著的降低。

    根据不同的来源可以将废弃生物质分为三类:城市生物质废物(主要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城市粪便以及城镇污泥);农作物废物(主要以玉米秸、麦秸和稻秸为主);禽畜粪便。

    废弃生物质作为固体废物的一种,是人们必须妥善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若处理处置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废弃生物质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合理高效地将废弃生物质资源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清洁能源,而且对于 CO2 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图表:中国2007年生物质原料资源农林废弃物的状况与2030年增量

    2007年实际产能

    2030年预测产能增量

(图表来自江瀚咨询)

    (材料三)

    废弃生物质变废为宝一直是个国际难题。近日,中国科技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合作,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和高性能的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材料,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热解是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缺氧条件下的生物质热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热解气。

    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物油的催化提质和分离,期望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优质燃料。然而,生物油的成分复杂且不稳定,通常包含数百种有机化合物。在催化过程中,部分有机物发生缩合、脱水、结焦等反应,会导致催化剂失效,使催化提质过程难以持续。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常压蒸馏过程参数控制,实现生物油快速结焦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固体燃料,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生物煤。分析显示,不同生物质原料得到的生物煤热值与商用煤热值相当。此外,生物煤还具有性能稳定、低含硫量、不含重金属等环境友好特性。

    另外,热解过程产生的高温气体中包含小分子碳有机物,且热解气温度较高,是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潜在前体。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热解条件,利用化学蒸汽沉积方法制备3D石墨烯,还通过改变热解沉积条件,得到了碳纳米线。这些高附加值碳材料在污染物去除和储能方面展示了良好性能,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和能量消耗。

(节选自《科技日报》)

  1. (1) 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废弃生物质虽然会造成环境污染,但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我们应该合理高效地利用它。 B . 有了中国科技大学提供的技术支撑,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就将投入商业化应用。 C . 国内外学者期望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优质燃料,但催化提质过程难以持续。 D . 像碳纳米线这样的高附加值碳材料利用生物质热解气合成石墨烯具有更小的环境影响。
  2. (2)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图表的内容。
  4. (4) 材料三是2020年5月22日的一则新闻,请给这则新闻拟个合适的标题。
  5. (5) 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呢?请分享两条。
阅读下面《水浒》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着小校去监房里睡。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兄弟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潸然泪下。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1. (1) 从选文看,宋江对同是反对招安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对李逵是呵斥,是“斩讫报来”;对武松是责备;对鲁智深是解释、安抚。为什么?请结合你阅读《水浒传》的体会,说说你的理解。
  2. (2) 对于宋江,鲁迅认为他“终于是奴才”,毛.泽东斥责他是个“投降派”。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结合你阅读《水浒传》的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ài)     酒(sì)      黑(yǒu)     锐不可(dǎnɡ) B . 名(nì)     禁(kù)      形(qī )      无消息(yǎo) C . (xū)     农(diàn)     不(xùn)     深痛疾(è) D . 责(jié)     留(zhì)     哮(páo)      一丝不(ɡǒu)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以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人走了,一个人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 (1)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
  2. (2) 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3. (3) 选文第⑨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4. (4) 揣摩选文第⑮段画线句子的意蕴。
  5. (5) 读了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人们的观念更新了。为此,某中学举行了一次以“我与现代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1) 几幅“深入骨髓”的漫画,现代人几乎全部“中招”。请你根据下面漫画的内容,说说这三幅漫画表现了一个什么共同主题。

  2. (2) 某同学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B . 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这件事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 .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燕子衔春来

①刚刚走上讲台的我,惊喜地发现,燕子娇俏的身影竟然跃动在语文课本的一幅插图里。这不禁让我想起童年的一首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课文的字里行间,燕语呢喃,恰似那首儿歌的和声,让春天的课堂也有了别样的韵味。

②那幅画里的村子,比我居住的村庄要大,地势要平坦。湛蓝的天空下,柳枝轻拂,如春风开的一根根绿辫子。山冈的发髻插满朵朵桃红,一条又细又窄的溪流隔开了屋舍和田地,屋瓦青灰,炊烟乳白,三两只燕子从扶犁春耕的农人头顶侧身飞过。一声声呢喃,叫绿了一池春水;飞天的身影,拉开了人间旖旎绚烂的大幕。这群乌黑油亮的小精灵,好似早春的天空抽出的一枚枚新芽。浅黄色的小嘴、胸前的那簇棉白的羽毛、剪样的燕尾——我突然发现,搬进画中的小燕子是如此楚楚动人。

③燕子归来,万物算是真正有了春的眉眼。

④某个不经意的早晨,村庄的上空倏然传来燕子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鸣叫,好似一群归乡的游子 , 打开翅膀拥抱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拥抱着抬头送出笑脸的乡亲。它们并自由翻飞着、歌唱着,仿佛在大声宣告:又一年春暖花开,我们回来了。它们深情地俯瞰着故乡的田野、村舍、草木、亲人,用呢喃的燕语传递口信:春天被我们衔回来了,在大地之上,在每一个农人攥紧的手心里。

⑤接下来的日子,燕子和农人一道进入春忙。它们要趁着春光,在屋檐下垒出新巢。

⑥紧跟农事的燕子,比农人起得更早一些。东方泛白,就开始忙活起来,它们结伴飞向临水的稻田,或者离山泉不远的水塘边,用乖巧的小嘴将泥土和流水搅拌匀称,然后朝着家的方向,一趟接着一趟衔回早春的新泥。

⑦“燕子垒窝,好事多多”。燕子喜欢在农家房屋的横梁上,选一处向阳的地方,要用膏脂般细腻的泥土,完成一个三面临空的建筑。一双衔泥的燕子,心中装着家的模样。彼此默契地用豆粒大小的春泥裹着绒细的草木,然后扑棱着双翅,用鹅黄的巧嘴熟稔地垒砌、夯实、涂抹、熨平。那小小的身影,俨然是娴熟的工匠。

⑧老人们常常指着燕子教育儿孙:看,这些有情有义的小家伙,不就是天空撒出的种子吗?你要像它那样勤奋,日子不就过好了?

⑨“_______________”。农人对燕子的感情常常是城里人难以理解的。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下地前关门时,总要在门窗上留出空隙,供燕子进出。记得那个夏天,为了防蚊虫,我曾给奶奶老房子门头的亮窗钉上纱窗。钉好不久,奶奶急三火四地赶过来,非要让我把纱窗取下来,说是纱窗挡住了燕子进屋的道。奶奶情愿被蚊虫叮咬,也要给燕子留一条进出的路。

10 当它们的新巢在屋檐下落成时,枝头卸下百花的妆容,一枚枚青涩的果实褪去花衣,露出毛茸茸的小脸。忙碌了一个春天的小燕子,终于可以在新巢里繁衍后代。它们时常从巢穴里探出头,望着不远处的那一汪深绿的田野,望着齐腰的庄稼,禁不住再次张开翅膀,贴近这片即将进入夏日的土地,尽情地飞翔。此刻,仿佛有一片无边的麦浪在它们视线里翻滚,在金黄的阳光下汹涌着、起伏着、铺展着——这将是被春天高高托起的又一个丰年。

11 犁铧般穿梭在天空的燕子,或许是大自然另一种手法的春耕,它们不就是天空自南向北撒出的一粒粒种子吗?它们落脚在这片广袤丰腴的土地上,翻种每一寸光阴,衔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它们还在那个玲珑的新巢里辛勤地哺育新的生命,并一一送上的天空,就像为春天送上的漫天礼花。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小燕子在春天的活动轨迹为线索,略写“燕子衔泥筑巢”的内容,详写它们“哺育儿女”的情形。 B . 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插图中的燕子引发联想和想象,引出现实中的燕子,丰富文章内涵,拓宽审美空间。 C . 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刻画出小燕子筑巢时的灵巧和娴熟。 D . 末段将燕子在天空中飞翔比作大自然的另一种春耕,赞美燕子的勤劳,也与前文老人对儿孙的期望相呼应。
  2. (2)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湛蓝的天空下,柳枝轻拂,如春风开的一根根绿辫子。

    ②村庄的上空倏然传来燕子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的鸣叫,好似一群归乡的游子

  3. (3) 人们把燕子看作自然界“有情有义的小家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燕子的“有情有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请从下列四句诗中选择一句放入第⑨段开头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③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⑤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5. (5) 本文以“燕子衔春来”为题,有何妙处?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修改: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 B . 由于共享单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海陵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修改:成分残缺,去掉“使”。 C . 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的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修改:词语不当,“当前”移到“房源”前。 D . 本期“文化大讲堂”的听众,除城区教师外,还有兴化、姜堰等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修改:“还有……”与“……也参与其中”句式杂糅,可去掉“也参与其中”。
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你们班举行了“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感恩留言)以下是某同学写在毕业册上的一段留言,其中少了一句话,请你在横线处仿照划波浪线句子补全这段话。

    我们用明媚的春光,编织七彩的梦想。

    同一个蔚蓝的追求,共一个绿色的希望。

    牢记母校的嘱托,为祖国贡献力量。

    一双双热情的手,把成功之路开创。

    一片片敞开的心扉,拥抱新时代的霞光。

    在充满希望的大地上,献出我们的赤诚。

    用我们的青春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

  2. (2) (毕业图标)下图是同学们为毕业纪念册封面设计的图标,请你根据图标内容,简述该图标的含义。

  3. (3) (同学“素描”)

    ①“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悠扬的歌曲飘满了整个教室。②当同学们对枯燥无味的知识感到烦躁时,甜美的声音总会从第四组第二张座位传来……③她就是令我们敬畏的文艺委员。

    以上文字是某同学对班级成员的“素描”,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修改。

    第①句中的划线句存在语病,应将句子改为:

    第③句中“”一词用词不当,可改为“”。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2. (2)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4. (4) 《桃花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nòng)     啬(lìn )       抖(sǒu)      呼朋伴(yǐn) B . (zheng)    憔(cuì)      蓄(zhù)      咄逼人(duō) C . 清(chéng)    上(xiāng)    镜(léng)     繁华叶(nèn) D . (liàng)    宽(chang)    落(zháo)     披戴笠(suō)
下面文段中,第①④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2016年,韩春雨是中国科学界乃至于公众百姓无法忽略的热词。②5月,身为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的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论文很快引起全国乃至全球同行的关注,因为他发现的NgAgo可能革新基因编辑技术。③然而,争议与质疑随之而来。④国内外数十名同行多次发声,称未能在实验中重复出NgAgo编辑基因的效果,并要求韩春雨本人公布实验细节并协助重复实验,同时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和《自然·生物技术》展开。

第①句修改意见:

第④句修改意见: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 . 读朱自清的《春》,你会读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读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一家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关系,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B .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龙须沟》等。 C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编写的。 D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论”是编纂的意思。
按要求作文。

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亲情如风,理想如风,文化如风……一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心灵,激励我们成长。

请以“推窗风来”为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阅读《社戏》选段,回答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④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⑤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⑥“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⑦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 (1) 阅读第①~③段,填写“我”心情的变化过程。 
    第①段 ________ —→ 第②段 ________ —→ 第③段   陶 醉

  2. (2) 选文第②段在文中是一个重要的段落,请具体说说它有哪些好处?

  3. (3) 从文中选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孩子,概括其主要性格,并举一事例来说明。

  4. (4) 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语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