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有一位学生在阅读《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一书,发现这么一段材料:“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该学生推测这个哲学家应该是

A . 梭伦 B . 普罗塔戈拉 C . 西塞罗 D . 苏格拉底
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图片_x0020_2043213226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 . 戊戌变法的影响 B .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 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D . 十月革命的影响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是

A . 赫鲁晓夫 B . 勃列日涅夫 C . 戈尔巴乔夫 D . 叶利钦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除了向苏联学习,还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 B . 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 面临复杂的国内环境 D . 意图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克里斯提尼创立了这一机构,并以抽签的办法保证各部落各区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额参与其中。……以其庞大的规模避免为某一派别单独控制。”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   )

A . 公民大会 B . 公民陪审法庭 C . 五百人议事会 D . 十将军委员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法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
A . 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B . 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C .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 . 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 .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C .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道:“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材料中所记载的状况推进了(    )
A . 井田制的普遍实施 B .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C . 许多农民弃农经商 D .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如图为1960年的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B . 人民公社体制促进农业进步 C . 农业发展滞后影响经济发展 D . 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 . 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 . 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 . 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是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 . “中体西用” B . 维新思想 C . 民主革命思想 D . 无产阶级思想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 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 C . 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之路 D . 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 . 民营手工业 B . 官营手工业 C . 工场手工业 D . 家庭手工业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  罗马法片段一:因为人民通过颁布关于治权的王权法,把自己的一切治权和权力授予给他。罗马法片段二:行使治权的君主承认服从法律,这是与他的尊严相吻合的一种说法。

——摘编自《罗马公法与现代欧洲宪政》

材料三  如果把欧盟国家包括债法在内的现代私法与罗马法作出影像重叠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私法与罗马法至少在两个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框架。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

材料四  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条件,因为商品交换必须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而价值则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它在本质上就是对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完满反映。

——《罗马法原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法的影响。(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列举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

 “猫王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昵称,他与鲍勃·迪伦、披头士并称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这反映出当时青少年们的精神状态是(  )

A. 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B. 对未来的失望  C. 精神颓废   D. 勇于进取,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