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挖掘历史信息,探究历史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二:从汉代到宋代,经过一些儒学家们糅合其他诸家思想,儒家思想得到不断地创新、发展,成为对中国甚至于对东亚都有深刻影响的思想。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他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免、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东亚现代化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发挥积极的作用

——《儒学创新的契机》

  1. (1) 材料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提出哪些政治主张?
  2. (2) 材料二:汉朝新儒学的创立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汉朝儒学的地位如何?宋朝儒学新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宣传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的目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该观点?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
A . 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 . 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 . 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 . 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 .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 . 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叙述

历史时期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古代希腊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A . B . C . D .
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 . 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 . 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 . 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地球仪上有一句题注:“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其对东半球的描绘很精细,但是在意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 . 地圆学说成为了社会共识 B . 德国海外探险成就突出 C . 地球仪承载新旧地理知识 D . 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下表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的比例(%),下表说明(    )

时间

棉花

1871—1873年

52.7

35.5

0.1

0.2

1881—1883年

46.2

26.2

0.2

0.4

1891—1893年

26.9

24.6

1.2

4.8

A . 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 . 经济作物产量不断提高 C . 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D .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 .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下表是鸦片战争前后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据此可知,当时(   )

代表人物

著作

成书时间

林则徐

《四洲志》等

1841年

魏源

《海国图志》

1844年

姚莹

《康翰纪行》

1846年

徐继畲

《瀛寰志略》

1848年

夏燮

《中西纪事》

1850年

A . 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B . “师夷长技以自强”成为潮流 C . 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 D . 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

A .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 . 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 C . 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D . 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
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法律至高无上 B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 . 古罗马没有法律 D . 罗马法是由皇帝制定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是(   )
A . 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 . 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D . 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安徽风阳小岗生产队的村千部和十几互户农民,按手卬立下大包干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理论上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A . 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B . 彻底改变了汁划经济体制 C . 广大农民由不理解到积极拥护 D . 在全国农村同步开始
元初,忽必烈以中书省统领全国政务,地方则置十路宣抚司。同时,也时常让中书省官员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衔,出外主持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事务。“因事而设,事已旋罢”。由此可见,当时(    )
A . 中书省的行政权受到皇权压制 B . 中央严密监控边疆事务 C . 中央注重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D .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
李白的诗鲜明体现了大唐帝国(    )
A . 用诗歌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B .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 . 失去了往昔的盛世年华 D . 安史之乱后的颠沛流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并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的不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法两国“科学院”不同命运的原因。
马啸原引用恩格斯的话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梭伦改革 B .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 分封制的瓦解 D . 万民法的实施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东洞庭)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好义急公。”材料主要表明(    )

A . 当地人多地少,赋税沉重 B . 商业是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 C . 当地商业的发展已超过农业 D . 当地商业活动注重社会公益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东西方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获得共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更加积极友好地交流、沟通。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使文化的传播突破了空间与时代的限制,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摇滚乐......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与共享。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青少年的反叛时代,“甲壳虫”“滚石”和“猫王”是他们的超级巨星。“猫王”普莱斯利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领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为摇滚乐在世界的流行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  1985年1月,美国洛杉矶。50名美国最有声望的歌星聚集在这里。为了拯救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的非洲人民,他们要进行一次空前的合作——录制一张唱片进行募捐。这张唱片就是后来曾轰动世界的《四海一家》。1985年4月5日,为了非洲赈灾事业,世界各地有8 000多个电台同时播放《四海一家》:“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我们献身于人类,我们对非洲发生的事不能坐视不理。否则,我们就是泯灭自己的良心,那将是最可怕的死亡。”

  1. (1) 面对世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应怎样对待本民族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

  2. (2) 有人称赞摇滚乐有时代气息,有人反对,说它对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你怎么认为?

  3. (3) 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音乐具有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