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化学

下列关于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能发生酯化反应 B . 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C . 一定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 D . 一定能溶于水
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硫酸应属于(    )

①酸 ②能导电  ③含氧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⑥二元酸 ⑦强电解质.

A . ①②③④⑦ B . ①③⑤⑥⑦ C . ①③④⑥⑦ D . ②③⑤⑥⑦
LiAlH4是金属储氢材料,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H2 , LiAlH4在125℃时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LiAlH4中Al的化合价为-5价 B . LiAlH4与水反应时,LiAlH4作还原剂 C . LiAlH4在125℃时完全分解,每生成2mol H2 , 转移电子数2NA D . LiH是反应的还原产物
(双选)对于鸟嘌呤(G)和尿嘧啶(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者均有碱性 B . 二者均为环状有机物 C . 二者均含有—NH2 D . 二者在DNA分子中可以形成碱基对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除去乙醇中的水

加入生石灰,蒸馏

C

鉴别苯和环己烷

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分层及颜色差异

D

分离苯和溴苯

加水后分液

A . A B . B C . C D . D
质量相同的N2和CO,下列物理量不一定相同的是(   )
A . 物质的量 B . 分子个数 C . 原子个数 D . 气体体积
有一包粉末状固体,可能是由Al2(SO43、CuCl2、KNO3、Na2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粉末投入蒸馏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A.

②取A溶液少量,向其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直到过量,观察到先有沉淀出现,而后沉淀逐渐增多,然后沉淀又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部分蓝色沉淀.

③再取A溶液两份,一份滴加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也出现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含有.(填化学式)
  2. (2) 写出过程②中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
  3. (3) 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反应CO(g)+NO2(g)⇌CO2(g)+NO(g)△H<0,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NO2)=1.0mol•L﹣1 , 其平衡常数为K1 .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NO2),平衡常数为K2 , 则(  )
A . 若增大CO浓度,K2 和K1都增大 B . K2>K1 C . c2(CO)=c2(NO2 D . c1(CO)>c2(CO)
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

A . 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 B . 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 . 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D . 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透过滤纸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都用铜容器贮存 B .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 .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 .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网络趣味图片“一脸辛酸”,是在人脸上重复画满了辛酸的键线式结构(如图)。在辛酸的同分异构体中, 含有一个“-COOH”和三个“-CH3”的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除 外,还有(    )

A . 7种    B . 11种    C . 14种    D . 17种
在相同温度下,有两种较稀的醋酸溶液A和B。A溶液中c(CH3COOH)=amol·L-1 , 电离度为α1 , B溶液中c(CH3COO-)=a mol·L-1 , 电离度为α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B溶液中c(CH3COOH)= mol·L-1 B . A溶液的pH值小于B溶液的pH值 C . α21 D . A溶液的c(H+)是B溶液c(H+)的0.5α1
核内中子数为N的R2+ , 质量数为A,则ng它的同价态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图中是可逆反应X2+3Y2 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时,只有正向进行的反应 B . t1~t2,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 C . t2~t3 , 反应不再发生 D . t2~t3 ,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CO2的综合利用是解决温室问题的有效途径。
  1. (1) 研究表明CO2和H2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反应生成CH3OH。已知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3OH(g)+ 3/2O2(g) =CO2(g)+2H2O(1)         ΔH1=a kJ·mol−1

    H2(g)+1/2O2(g) =H2O(1)                    ΔH2=b kJ·mol−1

    H2O(g) = H2O(l)                           ΔH3=c kJ·mol−1

    则 CO2(g)+3H2(g) CH3OH(g)+H2O(g)      ΔH=kJ·mol−1

  2. (2) 为研究CO2与CO之间的转化,让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 ΔH,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压强、温度对CO的体积分数(φ(CO)%)的影响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压强p1、p2、p3的大小关系是;Ka 、 Kb 、 Kc 为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则其大小关系是

    ②900℃、1.0 MPa时,足量碳与a molCO2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 (3) 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 为催化剂,可以将CO2 和CH4 直接转化成乙酸,CO2(g)+CH4(g) CH3COOH(g)。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250~300 ℃时,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4. (4) 以铅蓄电池为电源可将CO2转化为乙烯,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解所用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每生成0.5mol乙烯,理论上需消耗铅蓄电池中mol硫酸。

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等都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含有以上所说的两种作用的晶体是(   )
A . 白磷 B . 石英 C . 烧碱 D . 食盐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煤油         B.干燥的沙土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有机物A分子组成为C4H9Br,分子中有一个甲基支链,在一定条件下A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①不对称烯烃与HBr加成反应时,一般是Br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如:

②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如: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1A的结构简式为               BH中,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填字母代号)

2)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序号)

3C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氯元素在自然界有 35 Cl 37 Cl 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 34.969 × 75.77%+36.966 × 24.23%=35.453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75.77% 表示 35 Cl 的质量分数 B 35.453 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36.966 表示 37 Cl 的质量数 D 35.453 表示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H4CH3Cl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B.用惰性电极电解1 L浓度均为2 mol/L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当有0.2 NA个电子转移时,阴极析出6.4g金属

C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A

D0.1mol Na2CO3·10H2O在晶体中或溶液中,含有的CO32-离子均小于0.1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