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化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个数比为7:11 B . 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为16g,则氧元素的质量是32g C . 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9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18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g D . 将40g锌、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38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无水固体的质量为138g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

A . 生石灰 B . 浓盐酸 C . 浓硫酸 D . 大理石
下列物质的俗名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食盐 B . 氧化钙一熟石灰 C . 碳酸钠—苏打 D . 氯化氢一盐酸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②    ③    ④ 图片_x0020_1282966636    ⑤ 图片_x0020_100002

A . 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 . 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 . 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 . 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Al(OH)3+ 3HCl=AlCl3+ 3H2O,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复分解反应 D . 置换反应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 (1)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2. (2) 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补充D装置(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4. (4) 【交流与表达】

    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5. (5) 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6. (6) 【数据处理】
    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7. (7) 【反思与评价】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8. (8)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粉碎 B . 石蜡熔化 C . 干冰升华 D . 面包发霉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借助化学反应,太阳能可转化为电能 B . 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 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 . 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
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关于物质分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不锈钢属于单质 B .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C . 海水属于化合物 D . 硫酸钡沉淀属于纯净物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 . 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 .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钠(NaNO2)会引起中毒。亚硝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1 C . +3 D . +5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 . 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 . MnO2可作任一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B . 所需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 C .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 D .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是黑色固体 B . 都具有可燃性 C . 都具有导电性 D . 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 . 1cm3的铁块中大约有8.38×1022个铁原子——原子很小 B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分子重新排列组合 C . N2与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 .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人们的习惯动作中也存在一些科学道理。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锅盖等,这些盖子取下后该怎样放置比较合理(    )

A . 正放 B . 倒放 C . 侧放 D . 随便放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1) P+O2 P2O5
  2. (2) C2H5OH+O2 CO2+H2O.
某溶液由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 . 原溶液一定没有稀硫酸 B . 原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C . a点对应的溶液一定有BaCl2、MgCl2和HCl D . b点对应的溶液一定有BaCl2和MgCl2
下列食物中,不能转化为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
A . 食盐 B . 葡萄糖 C . 淀粉 D . 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