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公元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这一年应处于(    )
A . 公元12世纪前期 B . 公元12世纪后期 C . 公元13世纪前期 D . 公元13世纪后期
标志着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也成为以后失败的代名词指的战役是(  )


A . 土伦战役 B . 奥斯特里茨战役 C . 瓦尔密战役 D . 滑铁卢战役
某种子公司要考察我国水稻的种植历史,应该去哪一先民的部落(    )

A . 半坡氏族 B . 河姆渡氏族 C . 山顶洞人 D . 北京人
举出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在汉代,蹴鞠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下图《宋太祖蹴鞠图》说明了蹴鞠是宋代初年军中之乐,是宋朝开国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竞技活动。宋人谈到蹴鞠的价值时称其不但能令人健身、愉快,还有助于领悟礼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如下图,两人进行摔跤对抗)。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纪,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

——摘编自《古典式摔跤》

  1.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蹴鞠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并概括体育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 (2) 请举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奥运体育项目。你在观看这一体育项目时能感受到怎样的体育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图一是清政府哪一机构的办公用房?在该机构中,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2. (2) 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机构的设立?

  3. (3) 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的建筑体现了大臣和皇帝怎样的地位?说明了什么?

  4. (4) 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 . 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 . 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后汉书》记载,(公元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

A . 国人暴动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刘邦、项羽起义 D . 黄巾军起义
图反映的发展趋势是(    )

十六国

北魏

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

东晋

A . 中央集权制逐渐加强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玄奘西行,研习佛法,带回大量佛经;鉴真历经磨难,东渡弘法。他们的行动见证了盛唐的博大胸怀和高度自信,谱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动人篇章。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下 

 材料二: 

 

 ——据《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宋元时期)》编制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外交往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对外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世界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 
十八世纪后半期,西班牙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错误:              改正: 

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回日本的遣唐使,你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力劝他进行改革。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


A . 孝德天皇 B . 裕仁天皇 C . 睦仁天皇 D . 明治天皇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与这大事件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 . 1949年、1951年 B . 1949年、1952年 C . 1949年、1954年 D . 1949年、1956年
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抗美援朝开始 C . 新中国成立 D . 土地改革完成
1954年宪法制定时,1.5亿人参与讨论,一共提出了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全国人大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汇总整理并记录。这表明这部宪法(    )
A .   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 . 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C .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 . 落实了政治协商制度
“1453年4月6日,争战异常激烈,土军屡攻未逞。4月21日,土军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用木板铺设了一条长达15千米的木板划道,上涂油脂,把70多艘战舰经陆地拖进金角湾……”这是关于一场著名战争的叙述。交战双方是 (     )

A . 罗马——迦太基 B . 西罗马——日耳曼 C . 德意志——教皇国 D . 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
观察香港地区示意图(下图),割占下图中②所指地区的条约是(    )

A . 《天津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虎门条约》 D . 《马关条约》
钓鱼岛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目前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岛等地名的史籍,是撰于1403年(明朝永乐元年)的(    )
A . 《台湾通史》 B . 《顺风相送》 C . 《资治通鉴》 D . 《徐霞客游记》
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 松赞干布 B . 尺带珠宝 C . 怀仁可汗 D . 渤海郡王
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东西方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是轴心时代。下列不能列为这一时期代表人物的是(    )
A . 中国的孔子 B .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C . 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 D . 阿拉伯的穆罕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