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9年高一历史上半期月考测验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郡县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足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材料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奴隶主政权
B. 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C. 利用分封同姓子弟加强对地方控制
D. 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 统治较为稳定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 政权更迭频繁
D. 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钱穆评价的这一制度其特点是
A. 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占统治地位
B. 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
C. “家”“国”不分,等级依旧森严
D. 最高统治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 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 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 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D. 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
B. 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
C. 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
D. 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的中央官职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特征是
A.职位细化,各司其职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 秦汉、明朝
B. 西周、秦汉
C. 西周、隋唐
D. 秦汉、隋唐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已,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朝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北击匈奴
C. 郡县制
D. 修筑长城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
A. 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 三权之间相互牵制
C. 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D. 家国一体政治特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下列做法的结果与这种演变特点不一致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
②宋朝设置枢密院
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
④元朝设置中书省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 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 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 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 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你到过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会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
A. 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
B. 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
C. 确保了官员呈递奏折的权利
D. 建立起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A. 实现了社会公平
B. 增加了官员数量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材料评价的是
A. 郡国并行制
B. 节度使制
C. 行省制度
D. 内阁制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
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
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这反映出
A. 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B. 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 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D. 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日,甲午海战中战沉的战舰“经远号”被考古队发现,这是甲午海战遗迹考古的又一成果。这场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下列哪项描述是在此战之后发生的
A. 九龙司地区成为殖民地
B. 外国可以在华投资设厂
C.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 上海等地成为通商口岸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规定:
A.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 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地途径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
A. 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
B. 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 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D. 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新疆人民警告俄国侵略者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朝于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此举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边防,发展了当地经济,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与历史解释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事件是
A. 清军平定回部的叛乱
B.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 林则徐远赴虎门销烟
D. 邓世昌血染黄海碧涛
30. 详细信息
近代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氷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
(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