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上册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载,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B. 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C. 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D. 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
A. 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
B. 西汉的制度最优
C. 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
D. 郡县制存在弊端
3.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周天子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的主要目的是

A. 分而治之
B. 稳固统治
C. 论功行赏
D. 富国强兵
4. 详细信息
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 以年龄为准则
B. 以血缘为纽带
C. 以等级为核心
D. 以德才为标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相权不断削弱
B.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 皇权不断加强
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 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 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 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8. 详细信息
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这反映出秦朝
A. 实行依法治国
B. 百官胆小怕事
C. 皇帝独裁专断
D. 行政机构缺失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关于郡县制优劣的马拉松式论战中,秦始皇是持肯定观点的第一位专制统治者。秦始皇持肯定观点主要在于郡县制
A. 在秦国有坚实基础
B.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了民族间融合
D. 比分封制度更优越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他首创
A. 郡县制度 B. 中朝制度
C. 皇帝制度 D. 科举制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唐书》记载:“(给事中)掌待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据此判断,给事中供职于(  )
A. 御史台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尚书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
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
C.建立刺史制度 D.分割诸侯的力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③汉武帝设刺史
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雍正帝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
C.历史解释和历史叙述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18. 详细信息
明英宗时期,内阁诸臣创立权宜之制:早朝只许言事八件。因此,内阁要处理除早朝时呈由皇帝裁断的八件事务外的所有奏章的票拟。这一权宜之制表明内阁
A. 获得了法定地位
B. 有政务的决策权
C. 是中枢辅政机构
D. 成为实际的宰相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类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 )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
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
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
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
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上海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 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 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 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 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23. 详细信息
据英国人宾汉回忆,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曾到处遭到袭击,而“这些人(袭击者们)显然是在田间工作的农民,一到他们以为有机会可乘攻打一个孤立者时,就会拿起一枝火绳枪
而试图射击他”。这一描述反映出
A. 英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
B. 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
C. 英国未能实现侵华的目的
D. 清政府组织人民奋勇抗英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们虽然把台湾的抗日重任托于刘公,但刘公孤立无援。我们应该组织起来,人自为战守,誓与我台湾岛同生死,共存亡!”与此段材料有关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中日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25.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第三项又,即使在任何情况下,签订战胜条约时,也必须将以下六个要冲,纳入本邦版图。
其一盛京益州以南之旅顺半岛
其二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
其三浙江舟山群岛
其四澎湖群岛
其五台湾全岛
其六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中日甲午战争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 日本蓄谋已久
B. 中国失败原因
C. 日本军力强大
D. 中国政府腐畋
27.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义和团拆毁天津杨村铁路的缘由是“意谓前既拒杀官长,祸必不免,毁路所以阻兵,烧站而死西人,更可图快”。此观点意在说明义和团拆毁铁路
A. 阻止了八国联军侵华
B. 是盲目排外的行为
C.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D. 是战争形势的需要
28. 详细信息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当时出现的这幅漫画《盐政之前途》反映了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B. 清朝财政已经完全崩溃
C. 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 中国财政为列强所控制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起点。”这里的“条约”是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3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到(位次)从必尊……以世(世系)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君子》
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适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据材料一,分析荀子反对它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
3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
32. 详细信息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