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免费检测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
A.以农立国 B.皇权至上 C.以民为本 D.土地国有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上述材料称颂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坎儿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
A.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 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 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 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 晋商活动范围广
C. 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 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该现象
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B.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
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 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轮船招商局开业之后,三年中洋船少装客货约银492.3万两;开平煤与日本煤竞争的第二年,天津由日本进口煤炭锐减为5416吨,1885年降至566吨,到19世纪80年代末天津就不再进口洋煤了。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第一回中国年鉴》记载,1914年8月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约四千万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一亿多元,且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B.清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实业家爱国精神的推动 D.日本减少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3年到18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时间

工厂名称

主要经营内容

1863年

俄商在武汉投资设立“顺丰砖茶厂”

砖茶

1877—1894年

德商在烟台设立“缫丝局”;美商在上海设立“旗昌丝厂”,后上海增加到七家外国丝厂

缫丝

1890年以来

于上海、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设立“隆茂洋行”“平和洋行”“德隆洋行”等打包厂,便利了原料出口

为皮革、羽毛、毛皮、棉花等打包



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B.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
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 D.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此时“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 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C. 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D. 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奠定基础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 “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 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新回忆1978年后,“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这种情形的出现证实了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人民公社体制的全面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0年,珠海是一座普通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在2013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中,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资源丰富 C.政策扶持 D.科技领先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4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主要目标是
A. 经营权所有权适当分离
B.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D. 建立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气象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6世纪~17世纪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 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反映
B. 明清积极对外开放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C.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D.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20. 详细信息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
B.
C.
D.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2年,苏联农民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在不少的余粮可供自由支配。据此判断当时苏联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敢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美国当时的一位总统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这一“新经济时代”
A.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实质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于受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海关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西方列强对我国进出口税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统一低税率,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物价上涨,“值百抽五”的税率虽经四度修订,但实际税率仍未达到3%,即使在1901年《辛丑条约》对税则进行修订后的最初几年里,也从未超过4%。
材料三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两“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市场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中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四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6. 详细信息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八十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帝国议会通过了法令,先后于1880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保险法》三项法案。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这与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王梅《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国家”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启示。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中的主要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