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政治下册月考测验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你认为下列活动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7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市开幕
②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③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福建厦门举办
④自2017年9月1日起,三大通信运营商开始取消国内电话长途及漫游通话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不同的民族,待人的礼节往往各不相同。这表明
A. 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 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C. 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D. 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 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D.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 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 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世纪坛赋》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
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积极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家文化”邮票记载了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不耻下问”等。这些至理名言在今天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这充分说明
A.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
B. 传统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能产生深刻影响
C. 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D. 儒家思想完全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微信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③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等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方式。而今,一些地方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绿色。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保持内涵,改变形式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莫言的成功表明文学创作应
①立足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认同外来文化
④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创新主体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明-朱伯庐《治家格言》。这不仅要我们秉承勤劳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扫除愚昧的灰尘,这样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启示
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健康向上的特点
B. 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 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D.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在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这主要说明
①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肓”。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活力的增强离不开文化创新。进行文化创新要
①促进文化与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颠覆式改造
④反对全盘西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漫画《三个和尚也有水喝》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 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B. 全面打破传统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C. 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创新源于人们的聪明才智
20. 详细信息
习.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平主席强调,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2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