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一期中考试(江苏省常州市实验中学)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 )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fù( )的变化。迎着2019年10月1日的晨曦( ),近14亿中华儿女满怀喜悦和豪情,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华dàn( ),共享伟大祖国荣光!今天,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亿万人民壮志在胸,xié( )手奋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汉字

拼音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C.《琐记》中长妈妈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作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的。
D.《朝花夕拾》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清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散文——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
C.《世说新语》——小说集——刘义庆组织编写——南朝宋
D.《再塑生命的人》——散文——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
4.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列交际用语均出自热播古装电视剧《琅琊榜》中,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A.小儿贱辰,蒙诸位亲临,水酒一杯,略表敬意。
B.这儿卷黎老先生的手稿,本王已收藏多年,还望先生笑纳。
C.景睿你慷概赠我大礼,我定当惠存。
D.未想到老朽有生之年,还能再见黎兄高足,于愿足矣。
上面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谦辞或敬辞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____)
请改正:______
5.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一)传统的哪吒故事有“削肉还母,剔骨还父”以及“大闹东海”,而电影《哪吒》中,他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魔童”,一个被丑化的形象,一个随时可能被魔化的内核,这对熟悉哪吒故事的观众来说完全颠覆了认知,被新的形象所吸引。情节由“驯服小屁孩”,发展到对抗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精神层面上更精进了。电影的神话题材里,包含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内容,这种创新表达让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
(材料二)观众对于《哪吒》的特效,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天劫云降临”这一幕了,这也是观众讨论最多的特效画面,可怕又逼真的黑团云席卷天空,夹杂着电闪雷鸣,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都会心头一震,要知道这个镜头可是被改了几十遍,整个天劫云有9公里宽,为了展示高质量的细节,团队们运用多种方法去尝试,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场景。
(材料三)《哪吒》电影背后的制作人超过了1600人,最初的全片有5000多个镜头,参与制作的公司高达70个,对于该剧的付出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了,该剧历经两年的打磨和三年的制作,终成精品。《哪吒》在深入理解中国神话的基础上,技术含量和人物情节刻画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满足了中国观众日益提升的观影需求。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巡有此寄》
(3)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逃李龟年》)
(5)《论语》中指出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两组文言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节选自宋濠《龙门子凝曾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太丘舍去:____
(2)下车引之:____
(3)入门不顾:____
(4)期返而食:____
(5)方与之食: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结合甲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元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友人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B.甲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
C.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D.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吴起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议论,乙文侧重记叙。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完成下列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文蒙第①段和第①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用意?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与感悟。
B.文章第②段运用插叙手法,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十分重,又说明了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而强忍病痛做出了超常的努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C.文章第③段加点字“挡”是母亲无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D.文章第⑦段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相信生活中还有美好,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被父亲砍掉的枇杷树
流念珠
①前几年,哥哥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子。父亲不愿长住,且乡下还种着几亩薄田,所以他总是县城、乡下两边跑,农忙时在乡下种田,闲暇时就到县城小住。这次“五一”长假,我带着两个孩子没回县城新家,而是回到了乡下,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说起来,我已经很多年没在暮春时节回到这里了。
②回到老房子,我搁下行李就迫不及待拿起父亲特制的一根竹杆冲去果园,想采一些枇杷来吃。每年这个季节,乡下的枇杷已进入“扫尾”阶段,果子最是成熟、香甜。可到了果园我一看,呆住了:原本高大茂密的枇杷树不见了,如今只剩一截光秃秃的、差不多一米高的树桩立在那里。
③我两手空空回到家。没见父亲踪影,我便问母亲:“我爸咋把枇杷树给砍了?是因为它长得不好吗?”母亲说:“哪能呢?那棵枇杷树正是大生大长的时候,年年都结好多果,果子又大又甜。可大前年,你爸说砍就砍了,真是够狠心的……”
④我们正说着话,父亲从外头回来了。只见他手上捧着一大斗笠红红的小果子。“是野草莓!”我兴奋地喊起来。“刚经过菜园附近那块荒地时看到野草莓长得不错,就顺手摘了一些,你小时候不就最爱吃这玩意儿吗?”父亲笑眯眯地说。我忙招呼来两个孩子一起吃野草莓。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下勾起了我童年所有美好的回忆。我一边吃一边想:父亲是爱物惜物之人,又如此疼爱儿女,连干活都不忘采野草莓回来给孩子,怎么会狠得下心,砍掉家里的枇杷树?他可一直都知道,我哥、我姐和我都十分喜欢吃枇杷的呀!
⑤我干脆开门见山问父亲:“爸,你为什么把枇杷树砍了?留着多好!”父亲正给他的两个外孙挑拣野草莓。他头也不抬,说:“正因为长得好、长得多,我才把它砍了!每年枇杷季,你们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都没空回来吃枇杷。枇杷性凉,我的胃怕寒,不敢多吃。因此每天晨起、黄昏路过果园,我只能看着黄澄澄的枇杷果一颗颗掉落在树下。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⑥父亲的几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⑦枇杷树是很多年前父亲亲手栽种的,因为那时我们总馋别人家的枇杷。枇杷树渐渐长大后,年年都结很多果子。那时县城的房子还没买,“五一”假期,我姐和我都会带着孩子回乡下。我们都想爬上枇杷树现摘果子吃,父亲觉着危险,就特意制作了一根带着小篓子的竹竿给我们用。还别说,那根竹竿子特别好用,你瞅准了树上哪个枇杷,将顶端小篓子对准它,再轻轻一转,枇杷就掉进了篓子里。每次我们采的枇杷都不少,可树下的大小孩、小小孩总要争个输赢,非要抢到最大最黄的那一个枇杷。一旁的父亲见了只是笑,从不劝架,任凭我们嬉戏打闹。
⑧从前枇杷树下欢声笑语,如今树下冷冷清清,父亲心里怎能好受?所以他才冒出狠心的想法吧!既然孩子们都没空回家,不如砍掉那棵枇杷树,从此不见果子黄,不见果子落,心里也就不那么失落。
⑨长假最后一天母亲告诉我:“我刚听你爸打电话,应该是跟隔壁村老张头对话。他让老张头务必帮忙挑一棵好的枇杷树,说是要移栽过来。这老头子,也不知心里怎么想的,栽了砍,砍了又要栽。”
⑩我心里却偷着乐:看来我的话起了作用。就在前一天晚上,我偷偷跟父亲说:“爸,以后‘五一’我们都只回乡下,好不好?”父亲一句话没说,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快乐得跟个孩子一样。
⑪临走前我特意到被砍掉的那棵枇杷树的树桩前站了一会儿。我知道,人到晚年,总是期盼能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父亲不过是想在每年的枇杷成熟季多看看儿孙齐聚树下抢抢食、斗斗嘴。他这小小心愿,我们怎么忍心辜负呢?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18期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父亲砍掉枇杷树以及想要重栽枇杷树的原因。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父亲一句话没说,只是一个劲地点头,额头的皱被满心的欢悦填满,快乐得跟个孩子一样。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5】阅读漫画《家》,并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读了选文后你有何启示。
10.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旅游照、全家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最难忘的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说明:(1)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生活中取材,不得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3)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