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素质中期评价语文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2018-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句中的“母亲”是名词。
B. 词语的关键字很重要。如:“人声鼎沸”的“沸”是“水开”的意思;“美不胜收”的“胜”是“胜利”的意思。
C.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②“父亲一直到老都守着他的田地。”句①“田地”是“地步,境地”的意思;句②“田地”是“土地”的意思。
D. 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基本相同,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如:“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句中的“造访”与“拜访”就是同义词。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
B. 题目中的“龙标”与“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所指不同。
C.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
D. 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
4.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以阿长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章是什么?请列举出该文中阿长做的两件事。
(2)《朝花夕拾》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庸医误人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二十四孝图》 C.《五猖会》 D.《父亲的病》 E.《藤野先生》
请根据文意将正确选项填入横线。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不逾矩 逾: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 夺:______
(3)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传/不习乎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匹夫不可夺/志也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理解。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选文括号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架 丢 捆 牵 拉 B. 支 撤 系 牵 拉
C. 支 撒 捆 牵 拖 D. 架 套 系 牵 拉
【2】选文中的“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一句如果换成“百草园在下雪之后也很有趣味”好不好?为什么?
【3】结合选文第②段的语境,指出该段画线句应该重读的词语,并写出理由。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更重要的功课
①一月七日,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台中才停靠的快车,上了车就按斜椅背,边休息便准备着最近要讲的功课。
②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传来。许多乘客都被不寻常的骚动声音惊扰,回头张望。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近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然后,七车的服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着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③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斜前方。其中一位五十上下的妇人,很胖的身躯,有点变形的脸,不断继续嘶吼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撒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我不要去。”
④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处的空位上。在第七节车厢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坐在轮椅上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⑤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有点失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很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口,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她是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惧怖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她双脚跺着地板,哭号着:“你要带我去哪里?”
⑥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焦点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我要吃。”另一个妇人大约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来硬朗坚强。她即刻从一个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包装的玻璃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趴下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⑦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她点点头。
⑧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口角掉落,母亲为她擦拭着。
⑨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不时会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母亲很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好?我们在大陆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⑩一个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智障、近五十岁的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一个母亲,也曾怨悔过吗?忿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该做的功课。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一位母亲好。
⑪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沉睡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
⑫趁女儿睡着,她从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
⑬车窗外,天边是一轮红彤彤的又大又圆的夕阳,柔和的光为路旁略显萧瑟的树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粉。夕照透过车窗射进车内,映照着女儿那被母亲挑起的一丝一丝的发丝,发丝从白变成黑。
⑭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1】文章哪些情节体现了老母亲对“智障”女儿的爱?
【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⑥段中“即刻”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读完选文,你认为题目“更重要的功课”指的是什么?
8. 作文 详细信息
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联书屋》中认识了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在《再塑生命的人》中认识了莎莉文老师,在《朝花夕拾》中认识了藤野先生。其实广义上“老师”一词也可以指在生活、学习中给我们以引领和帮助,成为我们的榜样的人。让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老师吧。选择你的一位老师或一位你视为老师的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突出这位老师的特点,抓住他(她)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②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来写;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