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完整版(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哲学是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于命运,有人认为“人生曲线的走向,皆是上天的预先安排,个人无能为力。”这种观点是属于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者都主张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
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
B.任何事物只有静止没有运动
C.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須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所创造的
④发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A. 静止 B. 运动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专家提醒,治疗睡眠障碍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学会释放压力,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意识活动促进了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活动总是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
D.意识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唯一机能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三分本事七分胆”。现代流行语:“爱拼才会赢”。正是靠这股劲,很多人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些话强调了
A.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 意识决定工作能否取得成功
C. 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D.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改革
②思考
③科学实验
④蜜蜂采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是实践具有( )
A. 客观物质性 B. 社会历史性 C. 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历时七年终于下线。 2016年首飞前,还要开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机载系统集成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首飞前一系列试验体现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真理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
C. 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指
A. 运动与静止 B. 物质与意识 C. 联系与发展 D. 整体与部分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C. 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D.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漫画《过》蕴含的哲理是

A.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B.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作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 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
D. 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最能体现发展的实质是
A. 质变 B. 量变 C. 变化 D. 创新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 普遍性和特殊性 C. 客观性和普遍性 D. 物质性和能动性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高铁虽曾发生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备受外界质疑。但我们用实践证明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国高铁正走向世界,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签订投资协议。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体现了
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D. 事物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每推进一项改革,往往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每化解一种矛盾,很可能要触及许多其他矛盾。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解决矛盾就是消除对立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只有创新才能解决矛盾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们常说的雾霾,其实并非一种天气现象。雾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结雾,雾的颗粒一般比较大;霾则是干性东西,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基本在微米量级。这表明
A. 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9. 辨析题 详细信息
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30. 判断题 详细信息
辩证唯物主义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1. 辨析题 详细信息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32. 判断题 详细信息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3. 判断题 详细信息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4. 判断题 详细信息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35. 判断题 详细信息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6. 详细信息
两岸领导人习.平、马英九曾在新加坡进行会面。是1949年内战结束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见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牵动着海峡两岸亿万民众,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顺从两岸同胞心愿,顺从时代潮流的,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重大的决策。此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习马会面”的积极意义。
37. 详细信息
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命名为青蒿素。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分析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3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