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网络考试试卷

1.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B. 郡国并行制
C. 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 实行察举制
3.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元朝皇帝的职责在于“慎择宰相,委任责成”,“如欲赏一人,则当询诸省台……如欲罚一人,亦当询诸省台”。此举折射出元朝
A. 皇帝无为而治
B. 行中书省事务繁多
C. 相权高于君权
D. 中书省的权力过大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中国传统政治》记载:因为当时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正官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该材料分析了
A. 世卿世禄制的必要性
B. 察举制的弊端
C. 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
D. 科举制的弊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评价某制度时说:“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此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西汉时期诸侯控制户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这一时期中央集权趋势的是

A. ①至②
B. ①至③
C. ②至③
D. ②至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
A. 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 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
C. 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 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
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 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12. 判断题 详细信息
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成为秦汉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
1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 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